股市“维稳”工作期待长效措施
    2008-08-01    郭田勇    来源:新京报

    股市的持续下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市场机制缺失,正是股市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的不健全造就了股市大起大落的惯性。
    事实上,股权分置改革后之所以导致了高涨行情,盖因投资者对股市制度层面的改进增强了信心,而并非因为上市公司出现了质的飞跃。可想而知,股指在短短的两年内出现了翻几番的涨幅,而在这短短的两年内要使上市公司出现质的飞跃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投资者的大量进场是基于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对监管层治理股市、建设健全股市机制的看好,这种心理往往是最脆弱的,如果监管层治理股市的决心和力度没有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看涨的心理就会转瞬即逝,变成观望甚至是看跌。
    回顾过去的几年,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股市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现象逐步消除,一股独大的局面有所改变、上市公司也开始给中小股民发放股利。但同时,“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上市公司高管违规、财务造假、证券公司等市场服务机构防火墙制度缺失”等等现象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如果说投资者在起初还对监管层的治理存在希望的话,那么长此以往恐怕这种希望就变成了失望甚至是绝望,最终,投资者只能“用脚投票”。
    因此,与其花费精力去寻找短期方面的原因,还不如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制定一个股市长远的发展规划,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着力解决影响市场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问题。
    针对当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完善证券稽查执法体制,加强与纪检、司法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惩市场操纵、违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资金占用等违法犯罪行为。
    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还须加强上市公司治理。多年来,受体制、机制、环境等因素影响,相当一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未来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
    股市基础性制度建设还要完善制度体系和与之配套的规则,应稳步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这有助于完整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的形成,可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有助于增强整个市场的稳定性。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