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企业创新需要配套政策支持
    2008-07-2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受制于内外部压力,中国制造业高消耗、低收益的赢利模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正在经历痛苦的升级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好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汰劣扶优,实现制造企业凤凰涅槃。

  政府对出口下降、制造业遭遇的困境十分重视。近一个月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东部沿海密切调研,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渡过难关,同时提出当地政府应该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由于过度依赖外部需求,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制造业一直在低成本线上求生存,靠压低要素资源价格挤出利润空间,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956亿美元,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跃居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大国。让人遗憾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增值率和利润率反而下降,2006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为3.61%,同比下降16%;平均资产利润率为3.79%,同比下降14%.这种发展模式将中国制造业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无法经受经济下行周期的考验,一旦成本上升、补贴减少、人民币升值,大部分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危机。
  目前企业面临的困难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某些企业安于现状,以出口退税作为惟一的利润来源,不思进取,这些企业将在本轮的转型热潮中遭到淘汰;二是滞后的激励机制调整,使得具有优质基因的企业无法得到市场的眷顾。
  在制造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币汇率一直面对放开和维稳的两难,在此期间,企业在低估的汇率激励下盲目发展,使高耗能、附加值低的产品与企业拥有一席之地。当外需开始转弱时,我国对出口导向过度依赖的产业模式与就业模式已经形成,迫使整个社会付出高得多的社会成本。
  而在当前国际、国内压力下,我国的金融调控政策在逼仄的空间中艰难腾挪。人民币升值、控制货币流动性与信贷紧缩数管齐下,以低价扩大出口份额的出口企业面临内忧外患,人民币三年名义汇率升值21%,雪上加霜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同时遭遇国内信贷紧缩,官方利率虽然低于通货膨胀率,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和紧缩的信贷额度限制,令国有银行的廉价资金只围绕低效的国有企业打转,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或者外资信贷市场寻找高息贷款,民间贷款月息达到5、6分。信贷紧缩政策同时提升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相当于间接向无法从银行得到信贷资金的企业加征了一笔信贷税。大部分企业不得不在准高利贷环境下生存,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同样遭受池鱼之灾。这不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中国整体财富的无价值耗散。
  东部沿海出口型制造企业正在面临困境,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始于今日,但形势的恶化与紧缩政策有关,本就戴着镣铐跳舞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鼓励企业创新,首先需要让制造业在国内外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稳住阵脚,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政府应放宽借贷额度控制,准许并扶持民间金融机构设立发展,恢复利率的市场信号功能,以减轻制造业的融资成本。
  鼓励产业升级换代,政府需要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动态地辅以配套产业扶持政策,以促进完整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配套的措施绝非一蹴而就。
  鼓励企业创新,还需要在内部建立严厉的产权保护机制。让创新者得到风险溢价,是创新行为持续的关键,如果付出创新成本的人无法受益,创新者成为市场失败者,社会不可能有创新的动力。
  政府抑制通胀,鼓励企业升级是个正确的决策,但在我们把目光投向货币政策,争论通胀高低,绝不能忘记中国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建立市场化的、正确的激励机制,这一课迟早要补上,现在不补,将来代价更大。与其纠缠于救与不救的争论,不如实实在在为推动我国的市场做些实事,政府、企业、劳工应站在同一战线,令中国迈过走向成熟市场的门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