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谁领“加息”风骚?
    2008-07-02    作者:倪金节    来源:东方早报
  通货膨胀的威胁正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目前全球的通胀水平大约为3.5%,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相信,全球通胀的浪潮已经袭来,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全球通胀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全球的货币政策是否将由于通胀的陡然上升而发生根本性转向,将成为未来几个月最值得市场玩味的话题。而全球货币政策转向最终确定的标志,将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是否会选择加息。
  这两大央行的加息时序,不仅将决定全球通胀控制的最终效果,还将对美元汇率走向、通胀成本分担、国际资本流动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欧洲央行和美联储谁将快人一步,成为新一轮升息周期的领跑者,这次“反通胀斗士”的王冠又将花落谁家?
  伯南克自去年至今选择多次降息和美元贬值,以本国和世界通胀上升为代价,来避免经济衰退和换取经济复苏。在美元环境持续放松的背景下,欧洲央行只好按“息”不动,以兼顾按捺不住的通胀压力和衰退的风险,欧元的被动升值已影响到出口和经济增长,以意大利为首的不少欧盟国家更是扬言要放弃欧元,回归本币。看来,欧美央行都面临着不小的麻烦,货币政策何去何从,着实让特里谢和伯南克“费尽思量”。面对全球通胀,各国央行都不愿单方面率先采取升息这样的紧缩货币政策,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的“替罪羊”。 本轮全球通胀高峰的来临,很大程度上始自2001年的美元货币环境宽松,造成全球的流动性极度泛滥。更为糟糕的是,次贷危机以来,以美联储为首的央行通过降息、注入流动性,加拿大、英国等跟随美国降息,导致本就已经泛滥的流动性更为过剩,同时加上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增加、能源短缺和农产品价格高涨等因素,全球的通胀终于在今年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出现“脱缰奔跑”的走势,各国央行一旦出现大的决策失误,全球通胀继续恶化绝非危言耸听。
  一般来说,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谁对通胀的敏感性更高,谁就将首先祭起加息的大旗,实施更强硬的货币政策。历史经验表明,与美联储相比,欧洲央行具有更强的通胀敏感性。相比之下,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往往具有多重性,在稳定物价水平和保证经济增长之间进行所谓的“相机抉择”,难以取舍。
  6月1日,在欧洲央行成立十周年之际,特里谢再次重申稳定物价是核心目标, 6月5日,特里谢在政策会议后发表言论更是直言不排除7月加息的可能性。现在的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央行极有可能成为本轮反通胀的第一炮手,在其带领下,2006年夏季全球央行加息的“一致行动”,或将在今年夏季再次重演。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