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内生性增长
    2007-12-14    作者:高鹤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将对投资过热、CPI的快速上涨、流动性过剩实行更加有效的措施;同时,为我国明年经济发展定下了一个原则性的框架,这个框架也决定了明年企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我国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1.1倍,CPI以食品为主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有向全面上涨蔓延的迹象,节能减排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外贸顺差增长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根本性好转,而且国际贸易摩擦频频发生。
  作为在这种背景下活动的企业,有一种比较明显的特点是,依靠不断的投资实现外延式的增长;依靠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实现市场的扩张,造成高耗能,高污染;依靠低成本实行市场的竞争,争取国际的消费者。多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引导,多种政策规范,但是,这些特点还是没有根本的改变。
  现在,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如果企业依然认为原来的经营模式行之有效,对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没有敏感性,不寻求主动适应,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会面临被动。
  适应这种转变的根本,是将发展转向企业的内生性的增长,切实培养、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先机。
  内生性增长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发展环境的变化,把握住政策、科技、时尚、消费心理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踩准市场趋势的节奏点,并运用已有的资源优势满足趋势中的需求,引导趋势中的需求。
  其次,需要企业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这种战略眼光不仅仅只是根据趋势来确立自己的中长期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目标确定中有序地配置资源、储备资源、整合资源,并在关键的地方运用这些资源,在我们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国际化的时候,这种战略眼光至关重要。
  再次,要高度重视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企业流程、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有效融合现代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低廉的劳动力,满足规模的低水平重复扩张,没有不断提高的科技含量,没有运用技术融合时代消费偏好的能力,就无法摆脱大而不强的竞争角色,也摆脱不了总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
  还有,就是要在竞争中、创新中、管理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以这种企业文化来形成企业的行为边界、道德边界、思维特征,构成自己的企业形象。这种文化应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敢于竞争的、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将会为企业带来创造力的源泉,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逐渐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在这个融入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本身也具备了强烈的国际化色彩。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具有国际化色彩,这种色彩既具有国际市场的拉动力,也具有参与竞争的推动力。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的意识、视野、行为有根本的转变,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调整企业的位置和作用。在这种国际化越来越明显的潮流中,只有切实地培养、强大企业的内生性增长能力,才能真正创造出伟大的品牌,创造出中国的核心技术、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表现出中国的经济活力,赢得持久的发展。
  相关稿件
· [观察家]对周期波动要未雨绸缪 2007-11-30
· 小心“合谋”的危害 2007-11-16
· 驾驭变化 2007-11-02
· 寻找“金矿”需要创新的“魔杖” 20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