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贺岁档期弄得乌烟瘴气
    2007-12-12    作者:龙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甲方乙方》算起,国产贺岁片也有10岁了,但近几年的发展路数却让人越看越糊涂,以至于搞不清近期公映的《投名状》到底算不算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贺岁片。虽然它也在岁末年初这个所谓的“贺岁档期”公映,但其中血腥杀戮的场面、悲情痛苦的情节,真的很难与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联系在一起。
  回头看看,或许是我们把“贺岁片”这个据说是从香港电影界传过来的词儿想“窄”了。国产贺岁片初兴那几年,国内院线基本上是冯小刚和成龙的天下。前者把嘴皮子功夫练出花来,后者把嘴皮子以外的真功夫发挥到极致,让人看得身心愉悦,笑口常开,极大地满足了大家在节日前后放松一下精神、活跃一下气氛的心理需求。虽然其中夹杂的感情戏也催人泪下,也纠缠不清,但保证给你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在这类轻松、幽默的影片的熏陶下,我们很自然地会把“贺岁片”仅仅定义为全家皆宜、娱乐功能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
  在巨大票房收益的感召下,近年来投资规模较大的国产影片扎堆儿在贺岁档期轮番上映,而影片模式也早已突破了冯式的对白喜剧和成龙大哥的动作片,“贺岁片”这个词的外延被商业利益撑到了无限大。一些国产片的投资方根本不会受制于什么贺岁题材和贺岁风格,他们的惟一目标就是贺岁档期的票房,不会顾忌是否在大喜的日子给观众添堵。如此一来,在贺岁档期公映的国产影片逐渐失去了贺岁的意义,大家对“贺岁片”的认识越来越模糊。
  这几年,悲情的、惊悚的、悬疑的、搞怪的,以及杀人必见血的和少儿绝对不宜的,被一勺烩在了贺岁档期这口大锅当中,烹出了一道有些走了味的节日大餐。我们过节买票看电影本想图个乐儿,却目睹了父子反目、母子乱搞的宫廷伦理戏,难道制片方是为了教育大家时刻别忘了构建美满家庭?或者是被强势的宣传炒作“忽悠”到了影院,不情愿地观摩了一部由一个馒头说起的魔幻武侠片,就是为了得到“跟着大哥有肉吃”的启发?在喜庆祥和的节日前后,如果你驻守电影院逢片就看,就会发现笑声少了,心情糟了,过年的喜庆劲儿没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家重温一下几年前的冯式喜剧,让葛大叔再逗一把乐。
  听老人讲,过去梨园行在春节期间也演贺岁戏,那时候叫应节戏,也叫吉祥戏,是相当有讲究的,比如家破人亡的戏、坐监杀头的戏、好人遭难的戏、奸臣卖国的戏都不唱,且一些戏为了图吉利还要改名。这里面是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出发点还是好的,毕竟是为了祈福迎祥,守住一份好心情,燃起对来年的希望。
  或许,中国电影界也应像戏曲界一样,多照顾一下观众情绪,在岁末年初这个档期多给观众带来一些振奋精神、娱乐气氛的作品,少一些杀戮、矫情、欺骗和背叛。那些不含贺岁意义的苦片、悲片、拧巴片,请自觉退出贺岁档期,别再给活得已经挺累的中国影迷添堵了。
  相关稿件
· 日首届手机电影节闭幕本国作品包揽所有奖项 2007-12-12
· 科普电影:国产品牌洋人喝彩国人冷落 2007-12-10
· 低价电影走俏的启示 2007-12-07
· 成都市向农村投300万元电影放映设备 2007-12-03
· 电影海报 养在深闺人未识 200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