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指标可为完善政绩考核提供参照
    2007-11-09    江西 魏文彪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7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盛典昨晚在杭州举行,十个获奖城市用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它们是:杭州、沈阳、中山、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11月7日《都市快报》)

  如果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城市评选,又会有另一份不同的榜单出现,或许最具幸福感榜单中部分城市会在经济发展最快城市名单中出现,但是两份榜单不可能会是彼此的简单复制。这就说明不能简单地在经济发展速度与民众幸福感之间划等号,经济发展最快地方的人们不一定感到最幸福,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地方的人们则不一定感觉不幸福。这是因为幸福感指标远较经济发展内涵更丰富,其中起码包括此次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罗列的人情味、生活便利程度、建筑美观程度、自然环境、文化娱乐、治安等指标。而单纯经济发展较快所以并不一定让人感觉最幸福,无疑是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经济收入增长之外,还包括满足人身安全感、良好生态环境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城市以满足民众幸福感为首要追求目标,实际是城市追求目标的正本清源,因为城市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地方,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增进民众多方面的幸福感。但是并非所有城市的为政者都能对此有深切的认识,所以一些城市政府与官员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增长,尽管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同时也相应付出了环境遭受破坏、治安状况恶化、文化事业萎缩、公共交通等城建设施不配套等代价,导致这些城市的人们或许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幸福感却呈日渐下降趋势,不能说不是为政者为政理念与城市发展目的某种程度上的异化。
  以民众幸福为城市发展的追求目标,就是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民生与公共事业的发展。为政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增长的思路。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应向民生与公共事业领域倾斜,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研发,建立防范、打击犯罪的天罗地网,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便利民众生活,促进公共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等等。也就是在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努力促进民众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精神愉悦度的提升。
  以民众幸福感为城市发展的追求目标,其实也是民众必然会提出的要求。尽心竭力为民众服务是城市政府的职责,既然民众具有包括治安、环境、教育与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城市政府就不能仅仅注重于谋求经济指标增长,还须通过大力改善民众生活的软环境,来让他们体味到越来越浓的幸福感,触摸到愈来愈真实的精神满足。
  民众的需求与对为政者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实际也能为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提供一定的参照,能让民众感觉到幸福的一些指标应该能够为政绩考核体系标准设置所借鉴,比如,可以将一个城市的治安、环境保护、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等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当中,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硬性指标,改变原先以GDP为主要标准的单一考核机制。事实上也只有促进民众幸福感的相关指标能成为决定官员前途的政绩考核标准,政府与官员才会以促进民生幸福为最大努力目标,民众幸福感即城市发展根本目的才能不断得到增进。这应该也是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能给人们的启示之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