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社会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
    2007-09-24    作者:邓聿文    来源:东方早报
  在日前闭幕的全国汽车产品出口工作会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9月23日新华网)与此同时,9月22日的“国际无车日”,国内108个城市共同倡导弃车出行。总的来看,活动效果还不错,但一些城市依然比较拥堵。
  不经意间,中国正以惊人速度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社会”之于整个社会产生的问题,正如经济学家梁小民在为《汽车社会》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所指出的,汽车是耗油大户,有节约能源的问题;汽车的行驶需要道路,引起空气污染,有环保问题;汽车引起交通拥堵,是汽车的立法与道德问题;汽车产业政策的核心是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问题;汽车的生产涉及民族经济发展与自主创新这样的大问题,等等。既有物质文明问题,又有精神文明问题。换言之,建立和谐社会所涉及的问题,也都体现在了汽车上。
  所以,我们认识汽车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的产业视角,而必须从“汽车社会”的角度来全面反思已有的汽车产业发展思路和有关政策,充分认识汽车社会的巨大成本,做好进入汽车社会的准备。
  不过,坦率地说,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对汽车社会的到来都还没有做好心理上的调适以及文化、政策和管理上的准备。原因可能是中国的汽车社会来得有些迅猛,以北京为例,汽车发展到100万辆,用了近20年时间,而从100万到200万,却用了不到6年的时间,从200万到300万,则只用了4年的时间。所以,对于汽车数量急剧膨胀引起的交通、能源、环境等问题,大多只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短期政策调整。特别是没有从长期和战略高度设定清晰而富有远见的汽车产业目标,并试着去处理政策引导与居民自主选择、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汽车消费与能源环境等汽车社会必然要面临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至于一般民众,存在“摆阔气”、“爱面子”、“显身份”之类心理的不在少数,这样无形中助长了汽车消费的奢侈攀比之风。此外,有车一族的“汽车文明”程度,也有待提高。
  而当前的问题是,面对汽车社会,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很懵懂,有很多环节很滞后,有很多政策需要跟进而未能及时跟进。一句话,我们还没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的必要准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