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业发展模式已经开始落后了
    2007-08-02    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经BP社最近与索尼前董事长出井伸之讨论了今后日本制造业的“21世纪化”战略性课题。出井伸之认为,日本企业如果创造不出高附加值就无法生存,日本企业的21世纪化实际就是产品的高附加值化。这种观点折射出日本电子制造业典型的主流发展思维。
  索尼在出井时代的转型实际上是所谓的舍弃一些行业,进入一些超前的新行业。我们看到这个转型非但没有给索尼带来成功,还带来失败。笔者认为,失败的原因还是产业的发展模式。21世纪的电子公司要赢得胜利,不是看你进入了多少个新行业、创造了多少超一流的新产品,而是要制定自己能控制的产业标准。
  一个人口稀少并且相对孤立的国家,即使它的产业拥有再多的技术,也缺少广阔大陆作为腹地带来的能形成标准的优势。日本与韩国都是这样的国家,正是缺少标准,日本与韩国的电子业一直难以突破。韩国电子业虽然在单个的品牌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整个国家要在全球取得电子业的控制话语权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希望。目前,三星与LG的道路实际上就是80年代日本电子业走的老路,没有任何新意。
  欧洲与美国在电子业内的竞争不是用一流的产品与超一流的产品去竞争,而是首先确定一种玩法,然后在这种玩法的控制之下去制造或者是授权制造产品。欧洲正在利用联盟内众多国家的优势去创造标准玩法,美国也是如此。可以说,欧洲与美国已经成为标准的孕育之地,而日本与韩国即使在技术上再有优势,但因为没有全球性标准话语权的形成能力,正成为玩法的看客。这是日本与韩国电子业先天性的缺陷。
  笔者认为,即使日本的企业创造出了高附加值也是难以生存的,或者说只从产品的角度去思考竞争的思维已经严重落后。
  日本的制造业实际也向全球贡献了自己的软智慧,最为著名的是丰田模式。这个模式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汽车行业,它广泛影响了日本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它可以保证产品的价格在更为低廉的基础上高质量,但难以保证可以控制行业标准。这就是日本可以生产好的汽车产品,但不能生产出全球通用性的汽车行业标准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业标准才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东西,它可以保证一个产业群按照自己的技术轨道发展下去,而很少受到其他国家产业的影响。
  21世纪电子产业的竞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电子产业的阵营已经不再是低价格与高价格阵营的差别,而是完全的知识与体力劳动的产业群的区别。但是,对要绝对性控制产业的国家来说,只拥有丰富的新技术与新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自己所创造的知识形成标准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电子制造业到目前为止仍未脱离上个世纪的老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