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住房消费市场,才能遏制外资炒作
    2007-07-12    作者:易宪容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无论是国家外汇局2006年度检查发现了19家中资银行和10家外资银行违反相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还是最近深圳市对香港人到深圳购房限制,表明境外投资者都在规避2006年政府“171号文”(即《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进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
  在中央紧缩“银根”、紧缩“地根”双重政策出台后,前几年疯狂跑马圈地的内地房地产商,有相当一部分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而实力雄厚的境外投资公司恰恰把内地房地产企业的“利空”视为自身进入的“利好”,迅速掀起了向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军的步伐。
  先从政府统计报表来看,2006年是外资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增长最快的一年,比如,2006年内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达到394亿元,尽管利用外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6880亿比重仅为1.46%,但其增幅则达到53%。而且这种情况在2007年进一步强化。比如2007年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总量为12143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利用外资为222亿元,同比增长89.9%,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1.82%,比2006年有所上升。也就是说,从资金流入的正式渠道来看,尽管利用外资进入内地房地产的资金所占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其快速增长态势已经显现。这里既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规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动机,也有境外企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暴利的虎视眈眈。
  内地一些大城市(如深圳)的房价短时间内快速飙升,这并非居民住房需求短期爆发出来,而往往是境外投资者为先行,内地投资者随后炒作之结果。在上海,最早进入房地产炒作的是一部分台湾居民及香港居民。而近来深圳房价快速上涨,最早进入房地产炒作的是香港居民。据统计,近年来,香港居民在内地房地产市场购买住房280万套,基本上两个香港人就在内地购买住房一套。这样一个数量,对于内地偌大的房地产市场来看,可能也算不了什么。但是,这些购买力若大部分放在深圳,以香港居民的收入水平(香港人均GDP36000美元,深圳人均GDP仅8000美元左右)到深圳购房,要推高深圳的房价就易如反掌了。
  有人说,最近深圳房价快速飙升不是香港人大量购买的结果,因为香港人在深圳所购买的住房仅7%左右。不过,如果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完全的投资市场,投资市场的价格就是由投资者对市场预期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有7%的境外投资者进入这样的市场(他们对市场价格预期比内地投资者要高),即使比重更低,价格也完全可能因为对市场价格的过高预期而不断推高。
  尽管深圳市政府部门看到香港人进入其房地产市场对房价上涨的作用,但是为时已晚,一个房地产投资市场进入疯狂炒作之后,想通过房地产的商业存在原则及境外居民的居住原则来遏制是完全不可能的。其实,外管局的171号文件早就对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有详细的规定。如今等大量香港投资者进入了深圳房地产市场后再来落实相关文件,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作用将十分有限。
  此外,除了外资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正式的渠道之外,众多实力雄厚的国外资金都在采取种种不同的招数,迂回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些境外投资者赶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夕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在中国投资回报率超过100%。因此,他们全力以赴帮助面临资金链危机的内地“炒楼公司”稳定资金链,甚至不惜出巨资帮助内地房地产企业囤房、抢地、捂盘,最大程度地获取利益。而这样做可能导致的深层危机是:一旦中西部省区尤其是二线城市的楼盘也被炒高,就必然面临着沿海居高不下、内地后来居上的房产价格飙升局面,更加不利于调控房地产价格。而这些境外投资者还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股市及汇市。这样,外资不仅能够通过楼市、股市、基金等便利牟取暴利,同时也希冀从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牟取巨额利润,一旦在汇市中得手,就会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众多行业内连本带利撤出。这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真实写照!
  因此,面对最近内地不少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飙升的态势,仅是对境外投资者的商业存在原则,仅是居住性原则已经不够了,而是政府要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宗旨给予明确的定位,用法律的方式规定这是内地居民住房消费的市场而不是投资市场,遏制境外投资者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内地房地产市场大量炒作而推高房价就是对绝大多数居民基本居住权的剥夺,就是让国有资源及财富资本化后流入少数人及境外投资者手中。对此,政府应该全面遏制境外资金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保障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以保障国家利益不受到侵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