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真空
    2007-03-07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来源:新京报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农村地区假货劣货横行,直接干系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食品和药品中,假冒伪劣不时出现。假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假药导致的残障儿童,也是农村里比较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的假冒伪劣问题还存在许多监管真空。这个问题在此次两会上也被代表们提及。全国人大代表龙江说,农村市场经销的食品中,很多是自产自销,其中散装糕点、散装熟食、散装干果、散装酒比例很高,很多商品没有标注保质期,没有保鲜措施。(新华社3月5日电)“农村人命贱”,这是一些农民的自我感慨,也成了少数城里人的“潜意识”。在这种意识驱使下,不仅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就是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出现了歧视。某些不法商贩弄来了有问题的大米,超市不一定能进,但可以卖给农民工,以至于城里人管问题大米,就叫“民工米”。某些医疗机构对临近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药,给市民用,多少有点犹豫,但用在农民工身上,却理直气壮。
    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主要不在于他们没有力量,而在于他们在社会上缺少声音。他们的意见,他们的疾苦,他们的意愿,不能及时地得到反映,因此尚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舆论的重视。因此,那些做坏事的人,就可以比较放心大胆,肆无忌惮,不太担心因此受到惩罚。
    诚然,由于农村人口收入低,相对便宜的假货,在农村和进城的农民工那里,有一定的市场,也就是说,农民对假冒伪劣有某种无奈的接受度。但是,如果农民知道这些产品损害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一样也是不能接受的。他们目前对假货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了解真实情况所致。对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负起责任,把它认真管起来。工商、卫生、检疫部门,不能只待在城市里,只负责检查进入城市的商品。事实上,农村地区不仅假货泛滥,而且很多的制假造假窝点,就安设在农村。重视农村的查假工作,不仅有助于消灭假货流通的藏身之地,而且有助于铲除制假造假贩假的源头,从根本上扭转假货流行的局面。
    当前,农村地区由于取消了农业税,农村乡镇干部的工作负担已经大为减轻。大可以趁这个“空闲”,将一部分的工商、食品卫生和检疫部门管理责任,转移到乡镇干部乃至部分村干部头上。经过培训,让他们成为这些部门的兼职人员,成为专项管理部门的触角,从而彻底消灭管理死角。
    把查到假货的罚款,冲抵一部分乡镇人员的工资,同时增发奖金,这样,不仅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而且对农民乃至干部都有好处。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力军,农民的生命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质量。保障农民的食品药品安全,就是保障国民的安全,国家的安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