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不能“新瓶装旧酒”
    2009-10-27    作者:董玉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村镇银行扩大农村金融覆盖 
  ● 外资银行看到商机纷纷创办
  ● 银行应该保持自身优势特点
  ● 业务定位明确经营特色鲜明

  在诸多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因素中,资金瓶颈依然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大力倡导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力地扩大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得农户贷款不再如过去那么难。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确实是一种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结果,必将极大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思维和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超过了100多家,既有农行、建行、交行等中资银行发起,也有汇丰、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监管部门规划,今后要发展2000家村镇银行,基本上达到每个县都有一家村镇银行,足见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信心和决心。
  笔者认为,较之涉农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要发挥优势,就不能是上述机构的复制品,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否则就会失去生存空间。
  村镇银行的优势,一是建在县域,贴近农村和农民;二是法人机构,没有多层级管理和决策的信息扭曲和交易成本,决策比较灵活,决策的效率较高;三是“软信息”优势。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彼此之间的信息通过亲戚和朋友日常的交往会比较容易获得。四是村头文化的约束优势。对于村镇熟人社会的文化氛围,“面子”等社会资本无形约束有时胜过正规的约束。五是退出市场的成本相对较小,对于整个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较小。六是经营成本较低,能确保经营者安心服务“三农”,并以为农户提供贷款为主。
  但是,从目前运作的村镇银行来看,明显也存在一些劣势,表现在:一是服务对象偏离“三农”,不是以农户贷款为主,有的是以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理由是先要生存,然后才能服务“三农”。二是资金来源受限,虽然是银行,能做大的商业银行能做的业务,能吸收存款,但由于没有存款保险体制,吸收存款比较困难,所以,今后能否建立从大型银行批发资金、建立与大型银行之间的资金来源链条,对村镇银行发展很关键。三是抗风险能力较低,注册资本金仅300万元(在县城)、100万元(在村镇),准入门槛低,而做业务的本钱少。加上农户贷款缺乏抵押物,且没有规模优势,没有过多的利润拨备,势必影响银行贷款的消化能力,加上没有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四是人力资本缺失,村镇银行设在县城或村镇,没有高薪的激励,难以吸引和留住金融人才;五是村镇银行没有必要的资金汇划和电子银行网络,很容易办成吸收存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发达一些的地区,就显得难以满足新型农民的需求。六是公司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村镇银行的数量越来越多,银行的业务定位应该明确,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要采取对策予以解决。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必须肯定,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对大型银行和合作金融的“缝隙”空间的重要补充。但看待村镇银行,必须联系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东中西差别的实际,保持村镇银行的本色,必须与中西部农民的现状相吻合,不能急于采用先进的设备和超越现状的经营思维。对于目前村镇银行的贷款有的用于非农中小企业,也不必过多指责,因为国际上涉农的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大都不超过20%,有些不超过10%,这也说明了农业贷款的低收益性。作为为服务“三农”而设的村镇银行,其主要职能还是为农户服务,这个方向不能动摇,否则,村镇银行就失去其成立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

  相关稿件
· 全球银行业限薪大潮涌动 2009-10-26
· 竞争监管官员成为欧洲银行业的新主人 2009-10-16
· 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业绩同比有望告别负增长 2009-09-29
· 后危机时代 中国银行业仍面临风险 2009-09-15
· 银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200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