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买矿 先改变心态再去谈“抄底”
    2009-10-23    作者:毛颖颖    来源:北京商报
    海外对中国企业跑去“拿矿”的态度开始重现暖意,“2009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澳大利亚那么些州的官员跑来热情洋溢地叫卖矿山,甚至明说“审批不会受到政治因素干扰”就是证明。这回似乎倒轮到中国企业犹豫:这两天,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表示,自个儿最关心的不是口头上的“欢迎”,而是“能否控股”、“审批时限和过程是否透明”。
  人家主动挽回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是件好事情——咱们也无须去深究“姿态”中的诚意,而有了前一段被拒绝的教训,中国企业有些顾虑、提些要求也天经地义,不过想改变别人、想要求别人、想去“抄底”,也许先得改变自己。
  说起来,中国企业其实并不是第一次面对海外买矿的良机,就像有媒体报道过的那样,在过去十几年里,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都曾为开发旗下矿山跑到中国来找合作伙伴,四处游说相关政府部门跟钢企。但当时在国内相关政府官员看来,这日后的国际三大巨头派出的游说人员级别太低、“有点瞧不上”,而国内钢企在“上面”意兴阑珊的情况下更没有意识到进口铁矿石将来会成为一种必须——而同期的日本钢企就抓住了这些机遇。可以说,在这些中国企业错失的机会里,咱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分不清楚中国官员的官阶大小,只能靠开会时的座位揣摩关系”、“中国企业过多地关心官场、而不关心市场,过多地关心短期成绩、而不关心长远经营”——这些经常搞得外国企业一头雾水的“中国式”臭毛病。现在这些毛病有没有改?在改,但绝对没有改彻底。
  再说说中国企业见天挂在嘴边的“控股”问题,不用想咱们也该知道,这“参股”的难度肯定要比“控股”低,“控股”你更需要考虑对方的情绪。“控股”当然可以成为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光彩数据、成为企业(尤其是对央企而言)高管的漂亮业绩,但也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经历更艰难的过程才能搞定,而你那种志在必得、急功近利、不惜一切代价、非“控股”不可、非快速审批不可的态度肯定会引发人家当地人的不满和警惕,这是国家掏多少钱支持你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曾有抱团出海买矿的民间资本负责人这么评说他们跟“国家队”的差异:“包括中铝在内的一些大型国企,动辄就要控股,总喜欢做大。这种控制的心理会让对方产生敌对感。其实不管多少,先参股,抱着合作的态度让人家慢慢接受,有何不可?我们一点点做,不求一口把对方吞掉,最后会发现总量是惊人的。要有这种心态。”有人认为,民间资本的这种“温吞水”做法是因为实力不及大型国企,也许是,可想想看,这种双赢的,长期合作的,进而为当地造福、铺路修桥建学校的平和态度才真正是成功的秘笈。
  “控股”要从“参股”做起,直接买矿要从共同探矿做起,资本输出要从长远规划做起,这就不是心急火燎、一年两年能干好的事情,如果一些大型国企的领导总是抱着在自个儿任内赶紧拿下几个大矿山给“上面”交一份好成绩单的心态,中国企业就难免在“资源收购中屡屡失手、资源谈判中频频失利”。
  相关稿件
· 亚洲主权基金逢低买矿 2009-10-21
· 买油、买矿,不如买下竞争对手 2007-08-06
· 两亿多吨“城市矿山”开发亟待支持 2009-10-21
· 开源是打破铁矿石寡头垄断的根本 2009-10-20
·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矿产逆市提速 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