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别纵容了地方保护主义
    2009-02-11    潘勇    来源:齐鲁晚报

    越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我们越要抛弃地方保护主义的落后观念,否则,一些地方也许可以暂时"渡过难关",整体经济形势却难以根本好转。

    2月10日《河南商报》报道,为最大限度减轻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河南省政府近日发出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要求政府在招标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采购省内产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控股企业公务接待一律使用省内产品。

    最近,美国的新经济刺激方案提出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此举受到国际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有人还直接将其冠之以“经济毒品”,包括欧盟、加拿大、日本等都公开对此提出批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破坏了国际市场的规则,遭到舆论批评是当然的。
    反观国内,近期,某些地方政府也扯起了“救市”的大旗,纷纷出台了“购买本地货”的规定。比如,广西、安徽及南京、杭州、长春、东莞、佛山、海口等地出台了一些促销本地产品的措施,鼓励购买本地产品,保护地方企业。在经济出现困难时,这种地方利益至上的观念很容易滋生蔓延,尤其在地方政府“保增长、渡难关”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同时,地方保护主义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每一个地方都不愿“吃亏”的情况下,地方保护主义有可能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
    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端显而易见,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商品的正常流通,妨害自由公平的贸易精神;它奉行长官意志,制造寻租空间,培育腐败温床;它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伪劣产品有可能因此而充斥市场等等。更严重的是,当前,我们不仅要抵御经济衰退,更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这意味着要淘汰那些高耗能、低技术含量的企业。但在地方保护主义之下,某些本该淘汰的企业却可能得到保护,可以继续生产,从而令一些有志于提高技术含量、减少耗能的企业遭受挫折。
    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在公权力的庇护下,本地企业能垄断市场,获得更多利润,并缴纳更多税金,从而在短期内暂时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现在地方官员的评价体系主要建立在经济指标而非维护市场公平上,他们不但不会因为这种做法而受到惩罚,相反,地方保护政策还可以在发展经济、造福一方、为民谋利、共克时艰等大旗下公然施行,一些地方官员甚至能名利双收。
    其实,越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我们越要抛弃地方保护主义的落后观念,否则,一些地方也许可以暂时“渡过难关”,整体经济形势却难以根本好转。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