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银行体系或将全面式微
    2009-01-20    章玉贵    来源:上海证券报

    花旗王国解体、美国银行连遭重创、苏格兰皇家银行帝国日落以及汇丰和德意志银行股价大幅下挫等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在宣告美欧去年秋季以来的救市行动失败的同时,也预示着欧美三百年来建立的现代银行体系可能正在走向全面崩溃。一向自大的美欧财经领袖必须认识到,拯救银行体系已经到了刮骨疗伤的关键时刻。

    当现代银行的鼻祖——英格兰银行315年前挂牌时,其第一任行长霍布伦大概不会想到,发端于英国,兴盛于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商业银行竟然能在后来的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霍布伦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21世纪,在世界金融心脏地带的美英两国,一场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竟然严重动摇着欧美苦心经营了三个世纪的基业:被普遍视为金融帝国象征的花旗集团,去年股价大跌了77%,亏损接近200亿美元,进入2009年以来股价又暴跌30%,以至于花旗在获得政府注资450亿美元之后仍须断臂求生,金融帝国也因此土崩瓦解;另一曾经的寂寞高手——美国银行,在吞下全身都是病毒的美林之后不良反应持续发酵,七个交易日之内股价累计下跌逾40%,迫使美国政府紧急施援200亿美元;至于1727年成立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尽管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200亿英镑的援助资金,但相较于2万亿英镑的资产负债规模显然微不足道;甚至一向经营还算稳健的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股价也出现单日6%以上的跌幅。看来,由雷曼兄弟破产引爆的美欧投资银行体系的崩塌已经将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商业银行彻底拖下水了。
    稍早时候,笔者曾在此栏说过,2008年是全球既有金融体系走向崩溃的一年。而今年,则可能是欧美经济的血液——商业银行体系走向全面崩溃的一年。如果出现花旗或者其他顶级银行破产,市场也不必大惊小怪。只是已经风声鹤唳的世界经济或将因此陷入更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之中。
    曾几何时,美欧银行业傲视全世界,即使是支撑着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银行业,也难望美欧同行项背,更不用说作为后来者的中国银行业了。就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6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西方金融分析师和国外同行的嘲笑对象。然而,集中了全球顶级金融人才的美欧银行业,没能躲过这场由次贷危机引爆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政府并不高明的纾困措施看来收效甚微,而中国银行业较为古老的经营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却帮助中国避过了这场海啸的正面冲击。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尽管遭到了美欧所谓战略投资者的抛售,好在中投早已进场,投资者的信心应该能够稳定。西方同行也必须认识到,在美欧银行业面临大崩盘的关键时刻,中国银行业的稳健表现和建设性作用的发挥,对稳定全球银行体系显然至关重要。
    当然,没有人希望看到美欧银行体系全面式微,因为这不符合世界经济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顶级商业银行破产的传导效应,远比制造业巨头的破产大得多。笔者判断,假如花旗不幸中弹倒地,则由此引爆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级将远远超过华尔街投行破产的冲击力。因此,无论是对奥巴马政府还是财政部长出身的布朗首相来说,拯救银行体系才是当务之急!一向自大的美欧财经领袖也必须明白,拯救银行体系已经到了刮骨疗伤的关键时刻。
    必须指出的是,一向信奉积极不干预的美欧政府去年错误的救市措施,贻误了银行业渡过难关的时机。众所周知,问题抵押贷款相关资产的过大敞口和过高的杠杆比例,是花旗集团的问题根源。花旗集团的杠杆比例(有形资产除以有形普通股)竟然是高盛集团的两倍以上。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花旗集团的杠杆比例高达47倍,而高盛为21倍。谁能想到呢,由前财政部长鲁宾担任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花旗集团竟然如此“野蛮经营”。而在巨额不良资产面前,美国政府并没有像中国政府那样,对不良资产进行彻底剥离,而是两次优先股总计450亿美元的注资,并同意承担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的一大部分损失。但在投资者看来,优先股注资却是它们的高昂股息以及在资本结构上的优先地位冲击到了普通股股东的经济利益。所以,即便身心疲惫的布什政府在拯救花旗问题上打起了不少精神,但市场仍以无情抛盘作为回报。如果美国政府在去年像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那样直接控股花旗集团,采取果断措施止血,并迅即启动相关改革,或许花旗的财务状况不至于恶化到像今天这样一发不可收。
    历史是最好的一面镜子。70余年前的那场大危机曾经导致欧美银行体系几近崩溃,以至于美国银行业不得不宣布“休假”,所有银行关门达一周以上,结果恐惧不仅没有驱散,反而制造了民众和政治家的更大恐慌。后来发现,那场危机是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积极而及时的干预来避免的。
    而今,当美欧银行体系再度走向十字路口时,倘若政府和国会不能镜鉴往昔教训,仍然食“自由市场经济原则”而不化,则附在大银行身上的不良资产这颗毒瘤定将愈长愈大,最终将吞噬整个肌体。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美欧银行家们,应该及早向市场和投资者全面披露银行的病情,毕竟美国云集了当今世界最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包括他们在内的经济和金融专家还是能够为拯救自己国家的银行体系献计献策的。当然,我们更冀望以改革为竞选纲领的奥巴马新政府,能够正视其千疮百孔的银行体系可能引致的巨大风险,反思美国长期以来饮鸩止渴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清舔伤口的同时通过刮骨疗伤来建立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而不是仰仗自己的美元霸权,在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经济全球化逻辑框架下,通过开动美元印钞机来向别国转嫁金融危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