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毁了联手救市努力
    2008-10-13    孙立坚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未来各国的联合救市,必须要采取在国际合作基础上的、能够直接改变经济基本面的财政政策,或全球市场在一定的激励机制的保护下,加入到救市的“公益性”活动中。虽然这缺乏“市场效率”,但它能“抬起”被严重破坏的“价格体系”,带来走出“流动性陷阱”的希望,从而产生出当前最最渴望的“造血功能”!
    美国次贷风波正在从第一阶段——问题凸现的危机爆发期转入第二阶段——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的全球危机传染阶段。但是,目前还远远没有进入第三阶段——市场平稳和实体经济修复阶段(在这一阶段,刺激内需政策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尽管前一阶段各国央行都在不同时点采取了直接注资的干预,但是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有增无减,多米诺效应不断扩大。
    面对这样愈演愈烈而且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流动性危机,各国政府、央行上周罕见地联手同步出台新救市措施,希望通过对火车头——美国股市的正面影响,来把企稳效果带到其他周边的市场上。
    遗憾的是,全球股市事后连续出现大幅度的下挫,因为世人意识到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持币观望的市场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现在,更为糟糕的是,美国火车头的失控已开始让全球市场陷入更为严重的“流动性陷阱”——即所有的人都认为今后再也不可能获得比现在还要低成本的“流动性注入”,市场的“惜贷”行为因此越来越严重。所以,不论政府有多少救市资金,都会被装入这些“被救”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口袋里,等待市场企稳后,一举出动,寻求所预期的高收益,来挽回目前危机时代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正是这一“状态”才使我们今天一再失望,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救市效果,才使我们怀疑政策的力度不够,才使一部分学者向世人敲响警钟:这些庞大的资金一旦出笼后,新的泡沫和通胀在所难免!
    当然,这种没有显著救市效果的货币政策确实有可能形成今后另一场泡沫的隐患。日本的流动性陷阱没有在日本国内重新掀起泡沫的原因,是因为大众认为资金的成本虽然很低,但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也同样非常低,甚至因为泡沫崩溃所造成的黑洞太深,使得任何日本国内投资都有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结局,于是,套息交易战略就把日本政府源源不断的注资引向了全球市场,这也是形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资产泡沫的原因之一,而现在套息交易的终结又使得日元不断的升值,让日本陷入更加难以自拔的经济衰退状态。
    另一方面,当前投资者也看到了市场“持币观望”的格局,预期到由此造成经济衰退的状态今后会越来越明显,人们为了规避当前的投资风险,纷纷将各自在全球的资产套现离场。即使此时出台改变投资价值的利好消息,面对当前这种跌入“流动性陷阱”的威力也无可奈何。
    总之,未来各国联合救市的行动如果只是限于货币政策,效果会越来越弱。必须要采取在国际合作基础上的、能够直接改变经济基本面的财政政策(进一步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税负等)或全球市场在一定的激励机制的保护下,加入到救市的这场“公益性”的活动中(比如,鼓励有影响力的投资者进场“托市”)——“计划性”的大量投资和消费也在所难免。虽然这种做法缺乏“市场效率”,但它能“抬起”被严重破坏的“价格体系”(等市场企稳后再改变经济运作方式,以恢复正确的“价格信号”),带来走出“流动性陷阱”的希望,从而产生出当前经济最最渴望的“造血功能”!否则,全球的金融震荡格局的恶化趋势,就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目前“多米诺效应”的扩大阶段,各国政府期待联合救市行动的效果主要有三大方面:
    首先,提高政策的威慑力,以改变市场对救市效果信心不足的问题。但这种行为也存在风险,那就是当市场没有确认联合救市的实际效果之前,人们反而会认为局势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妙,政府救市手段也让人感到越来越有限。这种悲观的市场预期恰恰造就了今后越来越悲观的市场结果!
    其次,降息和流动性注资的救市行为最直接的目的是降低债务人的偿债负担,债权人的资金保障,从而以此降低违约风险,遏制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进一步恶化所造成的全球越来越深重的危机动荡局面。
    所以,目前跳跃性地以需要解决的最最紧迫的“流动性危机”问题来探讨“救市行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为时过早,甚至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当前问题的本质给模糊了,造成所有的政策决定非但不切合实际,而且启动的成本会因为决策层和专家层意见的分歧而不断上升,效果不断下降。不可否认,世人今天对效率、道德风险和抑制通胀的讨论即使在学理上也确实让人感到“攻”不可破的气势。只不过,我认为,在金融市场企稳后,尤其实体经济开始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复苏之时(危机进入或即将结束第三阶段),我们确实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确实在第三阶段,应该重新回到“效率和稳定”,“道德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分析主题上,吸取今天“血”的教训,加强制度变革和监管措施,那时候,今天对“流动性过剩、道德风险”等问题所提出的有建设性的对策,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真正的指导意义!
    第三,联合救市,在今天高度依赖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是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虽然增加了一部分国家本来不应该支付的救市成本,但是,它至少能带来双赢的结果——即美国资产价值的稳定也就意味着各自财富价值的稳定。
    当然,我不否认,降息和注资也会降低市场的融资成本,从而刺激企业的投资,有利于经济的复苏等。不过,就目前金融动荡格局而言,任何机构都不会轻易去贷款、去投资,因此,债务不减轻,市场就没有流动性,大众的恐慌心理和由此造成的挤兑行为就无法消除,惜贷也就不会缓解,从而利率对企业的刺激作用也就只能停留在学理的解释上。所以,在多米诺效应放大的第二阶段,我们不能简单乐观地去评价联合实施货币政策的积极效果。总之,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决当前全球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危机状态,它比前一阶段所面临的滞胀挑战更严峻、更棘手、也更残酷。要知道,日本泡沫经济已经过去将近20年了,可日本政府奋斗到今天,还没有走出深不可测的“流动性陷阱”!

  相关稿件
· 走出全球救市集结号的迷思 2008-10-09
· 融资融券利好难现 学界紧急研讨下一张救市牌 2008-10-08
· 融资融券救市或成泡影 A股面临投机风险 2008-10-08
· 从加减法看救市玄机 2008-10-08
· 美救市方案不能阻止经济失衡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