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融资融券的利多错觉
    2008-05-14    作者:应健中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以前,我们看到这样的报道觉得不可思议:在美联储门口,天天候着记者,他们就看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走进这个大门口时的脸神、步履的快慢以及公文包的厚度来揣摩老格接下来可能采取的金融政策措施,并且还对老格的这些行为细节与相关的金融措施进行“技术分析”,以期推断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金融政策。据说,从这些细节中还真能找到自圆其说的依据。
  中国股市现在似乎也开始与上述的行为接轨了,市场的起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视后市有多少可以想象的利多题材支撑,甚至于视金融官员的某句话或某个表示而跌宕起伏,股市到了超敏感甚至于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市场对想象中的利多出现了超常的反应。
  在调低印花税的利多预期得以兑现之后,市场各方人士将眼光盯在了融资融券上了,市场的心理预期是如果这个题材得以兑现,后市就会继续走强,股市将会有更多的增量资金入市。面对人们的预期,有关金融官员表示,融资融券还没有时间表。这本身是一句很中性的话,但在股市上却被当作利空来进行解读,似乎不推出融资融券的政策,股市就缺乏增量资金的介入。这种对利多措施的依赖似乎已经成了当下股市的一种病症。
  其实,融资融券本身并不具备对股市的利多支持,它只是一种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工具。就融资而言,中国股市多少年来民间的融资行为从来没有间断过,这种行为在大牛市中造就了不少富翁,而在大熊市中又由于资金链的断裂使不少资本大鳄爆仓而被驱逐出场。以往的各种融资行为、无论是券商对客户的融资还是客户从银行融资都没有统一的规则,即便接下来推出规范的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将其统一到规则之内,也不会改变融资融券行为本身带来的市场后果:即客户做对了方向可以放大地赚钱,而做错了方向就可能被平仓光屁股回家。只要这个结果不可改变,将融资融券行为作为对市场的利多,实在是有点牵强。
  人们期待中的融资融券出台,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对融资的期待,因为在一个多头市场中,只有融资才能放大赚钱。而融券业务在以往的民间行为中涉足甚少,也没多少人对融券业务说出个道道来,更何况融券业务在一个空头市场中才能显现出其赚钱的功能。所以说,笼统地将融资融券作为一种利多来期待也实在是没有必要。
  多头市场、捂住筹码;空头市场、现金为王。对投资者而言,还是实际点为好,用自己的钱进行自己的投资,日积月累、积小赚为大赚,才是稳健理财的法宝。如果将自己的理财寄托在通过融资融券、借用别人的钱或券来使自己快速致富,当然您可能成功,那就恭喜您了,但是一失足也将成为千古恨。因为自己的钱做自己的股票,即便套牢,套的是时间,而通过融资融券最耗不过去的就是时间,它可能让人倾家荡产。您说,这是利多吗?
  相关稿件
· 三大风险拦路融资融券 2008-05-12
· 融资融券改变哪些“游戏规则”? 2008-05-09
· 平安新闻发言人:再融资未上报也无时间表 2008-05-08
· 欲明年上市 白家粉丝启动1亿元私募融资 2008-04-29
· 土豆网获第四轮5700万美元融资 200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