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辉:重视海洋 经略海洋
    2008-03-18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海洋局局长 孙志辉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洋是国际交往的大通道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无论是推进发展还是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在海洋空间都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
  海洋意识是一种国家战略意识。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海洋意识。美国早期认为海洋是“护城河”,统治海洋可以称霸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陆续形成了海洋是可持续发展宝贵财富的海洋国土意识。英国认为海洋是财富中心,是贸易通道、资源开发基地和防御的前沿。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着18000公里的大陆岸线、14000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但长期以来不少人的海洋意识都比较薄弱。
  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重视海洋,经略海洋,以海富国,以海强国。放眼全球,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海洋越来越多地涉及我国的战略利益,牵动着我国的经济命脉,影响着我国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不仅要管理好、开发好、维护好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更要走向大洋、关注两极,积极主动参与约占地球表面一半的公海的维权活动。
  在国内,海洋开发热潮持续升温,涉海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日益增多,用海冲突和矛盾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统筹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树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与时俱进的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可持续利用意识、海洋权益和安全意识。
  提高海洋意识必须繁荣海洋文化,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的灵魂。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祖先就开始“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在海上贸易方面,唐宋时期开辟了声名远播的“海上丝绸之路”,把通商范围扩大到中国南海和印度洋周边;在对外交往方面,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但是,自明末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不仅使国力日渐衰微,也使海洋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文化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有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的基本理论也开始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我国海洋文化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因而在中国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主题学科领域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加上经费不足,队伍单薄,力量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人们的海洋意识还不够强,海洋文化远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组成一个有关海洋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机构,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工作中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部署涉及全局的重大任务,切实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繁荣海洋文化。
  相关稿件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确保奥帆赛成功举办 2008-03-08
· 豪华邮轮“海洋迎风”号抵达我国三亚 2008-02-27
· “海洋经济”为3151万人提供工作岗位 2008-02-25
· 孙志辉:"有偿用海"使我国海洋开发秩序好转 2008-02-25
· 做大海洋经济 呵护我国碧海蓝天 200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