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土壤里的经济学硕果
2015-07-02    作者:赵青新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阿尔伯特·赫希曼 著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所著《欲望和利益》只有薄薄的一百来页,但这部“小作品”却影响深远。这本小书到底有何魔力?

  该书的副标题是“资本主义胜利之前的政治争论”,由此可知这是一本有关资本主义早期观念史的著作。这是一个磅礴的主题,很难掌控,赫希曼的非凡就在此。当他穿梭于17、18世纪的思想密林之后,抓住了“欲望”这个重要概念,并且重新赋予它伦理学的解释,然后又从中分离出“利益”的成分,深入探讨欲望与利益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赫希曼的语言简洁到极致,压缩了马基雅维利、亚当·斯密、孟德斯鸠、斯图亚特、约翰·米勒、霍布斯等人的思想精华,纵横捭阖,自如随意,这本小册子就像一口深井,井口不大,越往下越深刻。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这句名言批判了资本的贪婪欲望。透过赫希曼还原的思想史场景,可以发现,恰恰因为“人性的充分发展”并不可取,思想家才对资本寄予厚望。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商业精神天然地会带来俭朴、节约、节制、勤劳、谨慎、安分、秩序和守纪的精神。只要存在这种精神,它所获得的财富就不会产生任何坏的效果。”当然,孟德斯鸠后来也意识到:“幸运的是人们处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们的欲望让他们生出作恶的念头,然而不这样做才符合他们的利益。”资本的欲望具有强大的破坏性,所以要用利益驯化欲望,这是商业社会的伟大成就之一。但是,为什么后来这项成就却被谴责为资本主义最恶劣的特征?

  赫希曼从历史中寻找原因。他发现,几百年来,“人被普遍视为一个舞台,上演着理性与欲望之间惨烈而无法预见的战斗,后来则是不同欲望之间的战斗。”《国富论》为自由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辩护,但斯密对物质进步抱持着纠结心态,他在《国富论》第一卷中赞扬分工,在第五卷中严厉呵斥商业分工导致尚武精神和美德的沦丧。人们对资本的看法不一,情感矛盾。思想家们激烈争论,小心翼翼地修正前行。由马基雅维利开启的思想传统,后来发展成了用欲望对抗欲望的思想。资本发展过程的迷失,不在于欲望本身,而在于怎样给欲望合理地加上利益的缰绳。

  经济学具有急迫的现实原因产生的当下性,其工具效用得到广泛重视,经常被当作决策依据。同时,经济思想史却被主流经济学家看轻,有时还被公然奚落为嗜古成癖。赫希曼在主流经济学家身份之外,独辟蹊径,以《欲望与利益》赢得广泛赞誉。“他的著作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发展、社会制度、人类行为的认识,也改变了我们对身份认同、忠诚、义务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欲望与利益》序言中这样说。是的,经济思想史不能立竿见影地预测国民经济指数,更不能帮你在股市里斩获大量金钱,但是,今天的经济学同样是过去人类思想史洪流的分支,在“无用”的人文思想土壤里,往往能结出最丰硕的成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 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夜半读书:追寻片刻安宁
 
频道精选:
· 【思想】收费公路亏在哪,要让公众看得清 2013-06-14
· 【读书】世界贫富根源解析指南 2015-07-01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制造企业迷惘“互联网+” 专家:先做“减法” 2015-07-0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