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历史内驱力
2015-06-17    作者:王志耕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苏文菁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中,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区域与全球的互动》一书,在历史资源与经济文化层面,从特定场域,考察近500年来区域与国家、区域与全球、国家与全球的多方互动。

  作者突破传统封闭式视角,为读者展开一个广阔的视野。空间上是一个以海洋为视角的全球化宏大叙事;时间上是人类在不同陆域边缘试水,不断发现新大陆、改变世界观的过程。彼时,福建作为中国最典型海洋文化区域,从海神信仰、造船技术、海商群体等方面支撑起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海洋文明是一股汹涌的洪流,人类的海洋活动是一个从区域到全球、从局部到世界的过程。当我们将中国的海洋文明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可以感知这样的现实:中国的海洋文明与中华文明一样具有悠久、不间断的历史。

  本书用四个维度解读了福建作为一个独特区域,如何在“明代至民国”特殊历史阶段,独享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资源与文化禀赋。从元代开始,欧洲人经海洋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商人、使者、传教士、旅行家等,用笔和镜头大量记载下他们眼中与心中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不断变化的形象,唯独不变的是他们对这里海洋个性的认识。从这个视角看,“福建”是全球知名度很高的省份,是中国从海路实现与其他国家交往的重要区域,也是世界通过海洋认识中国的第一扇窗。

  作者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研究海洋文明在中国整个文明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研究一个始终坚持着中国海洋文明价值取向的群体——东南沿海的海洋群体。该书对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文明提供了一系列新颖观点:其一,中国东南沿海区域代表着中华文明中海洋性因子,不仅自古参与洲际与全球化建构,也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海洋世纪中形成外向型经济文化的内驱力,是工商立国时代反哺中央的区域文化资源;其二,在相当长时间,中国人的学术视野只停留在陆地,忽视了以中国东南区域人民开拓海洋经略海洋的历史;其三,欧洲文明仅仅是人类多元文明中的一种,地球属于全人类。书中上述观点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不只是经济的转型,也是思想、话语权的转移过程和知识体系的重构过程。书中,读者可以体会到,是东南沿海区域的海洋个性,推动福建人民创造了中国海洋文明辉煌的篇章,历史就这样使之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与扎克伯格一起读书 年轻CEO的新年计划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 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频道精选:
· 【思想】感慨拖平均工资后腿正常吗? 2013-06-14
· 【读书】每个人都是被束缚的精灵 2015-03-25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猪价频坐"过山车"背后:生猪养殖业准入门槛缺失 2015-06-1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