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板仓雄一郎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板仓雄一郎是日本IT界传奇人物,他1991年创办HyperNet公司,设计出一套相当超前和高明的商业模式:向网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并借此搭建广告平台。不但如此,HyperNet还利用客户上网的信息,开展数据挖掘分析,数据资源成为该公司最具营收潜力的利润来源。而今看来,这一模式融合了人们后来所说的免费商业模式、大数据和云计算。
但是,HyperNet没能走向成功,否则这个公司及板仓雄一郎就不会让我们那么陌生。板仓雄一郎创业命运的转折点恰恰来源于比尔·盖茨注意到HyperNet的商业模式。微软不同于后来的谷歌、苹果、脸书,这是一家习惯于或鲸吞或扫荡市面上所有有可能威胁到微软生态系统的巨无霸企业,曾有许多硅谷创业家被盯上后遭遇恶意收购,或被卷入恶意专利战。HyperNet模式并不完美,但完全可能改变上网用户对微软视窗及绑定软件的使用习惯。比尔·盖茨赴日公干期间专门约见板仓雄一郎,假意提出收购,却部署微软研究人员就微软在不明显涉及专利纠纷前提下推出类HyperNet模式展开论证。这项操作对微软而言,驾轻就熟,却成为压垮HyperNet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HyperNet公司已经暴露出大量致命问题。板仓雄一郎对经营管理实则一无所知,他是个纯粹的创业家,对创新创业有着本能式的浓烈热情,却忽略了创业、企业经营的各项关键选项,包括资金链太过脆弱、战略管理缺失、员工管理沦为自发驱动,等等。
1997年年底,已经山穷水尽的HyperNet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自愿破产,次年,板仓雄一郎个人也申请破产。直到那时,前一年初还志得意满的板仓雄一郎经过一整年银行逼债和业务链纷纷中断的煎熬后,才展开深刻自省,并写成一本书——《创业,生与死》。此书1998年写成出版,被誉为创业圣经。这些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日本创业者从曾昙花一现的HyperNet模式中,发掘出可资学习借鉴的元素。最近,这本书被引进到我国内地出版。
书中,板仓雄一郎还谈到在HyperNet获得银行注资、起步发展后,个人购置了豪车,换了女友,沉溺于夜店享乐以及在各项关键供应、合作合同签署时的粗率大意——这些做法显然不会击溃一项创业,却必然恶化创业企业家在投资人、机构及公众中的印象。板仓雄一郎坦承,在公司陷入财务、融资困境后,所有银行和投资公司都明确表示出对他的不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的胜与败、生与死,与创业企业家的信用密不可分。
板仓雄一郎此举在日本社会引发的反响,甚至比HyperNet破产更大,这等于宣告了他是个失败者,将无法获得重新创业起步的空间和机会。事实上,板仓雄一郎后来成了一名专门创业导师,为日本年轻创业者提供咨询,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惨痛教训,提醒人们不要重犯前辈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