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城与空的村
2015-02-12    作者:禾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汤姆·米勒
出版: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作为一名在中国扎根十多年的西方记者,汤姆·米勒早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通”,他的文章资料翔实、文字亲切亦不乏见解。汤姆在中国的这十多年,见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原关贸总协定)后又一轮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城乡发展非对称性增长的时期。汤姆写作本书是基于“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达到十亿”这一命题,本质上还是对城乡发展问题所引发的思考。

  汤姆罗列了诸多现实素材,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高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上下掀起一股造城热,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空荡的“鬼城”开始浮现——一方面急于进城的农民买不起房,另一方面诸多“鬼城”空置现象突出。

  汤姆偏重于所熟悉的城市现象写照,实际上,“空洞”现象在许多农村地区同样十分突出。随着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地区难以逆转的潮流,许多村庄仅剩老弱病残,由此导致极其突出的“空村”现象。

  空的村,空的城,这些都是发展扭曲的写照。稍加解读还可发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并没有成为城市“光荣”的一员。他们在劳动收入、社会保障等与城市户籍居民无法相提并论。他们在城市里的收入大都比农村高得多,但这种距离障碍也会疏远他们与老家家人的情感交流。

  突破城乡“二元”户籍政策,这是所有研究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著作均会提及的话题,汤姆显然也关注到这一症结。取消户籍差别政策是大势所趋,困难在于,数十年来依附在传统户籍政策上的差别化需要更多配套政策解决。换言之,户籍改革需要经济支撑,否则大量进城农民将会被坐实在城市底层,形成新的贫民阶层。

  目前的城镇化,城市普遍做法要么倾向于“掐尖”(择优“录取”高学历或高收入农村人口),要么通过农用地变性,实现农村人口户籍身份的转变。如果城乡“二元”户籍政策彻底松绑,更多农民将进入城市,他们不可能像过去的那些农民那样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资源,以换取身份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城市必须为反哺农村做出更多贡献。但时下的政绩评价机制并不能提供有力支撑。许多城市宁愿把大笔资金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GDP,而非用于安置进城农民工。可见,城乡“二元”户籍政策的破局,不仅要从权利角度进行新的改革,还必须从经济角度做好制度性安排。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因城乡“二元”政策暴露的问题早就浮出水面。数年来,围绕这些问题各界均给予过高度关注,也提出大量极具价值的建议,比如试验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不合理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制度等。笔者倒觉得,改革城乡“二元”政策不应老是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唯有加强顶层设计,痛下决心,才可能在阵痛中迎来新生。当然,这样极可能影响传统的GDP政绩评价模式,对于那些擅长在GDP上做政绩文章的地方而言,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评价,这或是最大的困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与扎克伯格一起读书 年轻CEO的新年计划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 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频道精选:
· 【思想】“红包大战”狂欢 请留一份清醒 2013-06-14
· 【读书】一个优秀房地产操盘手的营销之道 2015-02-09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P2P平台自担保暗藏金融风险 2015-02-12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