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色、香、味改变了的人类生活轨迹
2014-10-28    作者:陈华文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美) 汤姆·斯坦迪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近年来,由转基因大米在市场上流通引发的争议一波接一波,焦点是转基因大米对人到底有没有毒害。食物安全,不仅关系人们的健康,还考验整个社会的诚信与道德。人类之所以能繁衍至今,全赖食物,对此,我们理该虔诚地感谢上苍,赐予我们延续生命的食物。翻开世界文明这部大书,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文明进程中的每次飞跃,都与食物语言莫大的联系。然而,迄今鲜有学者系统的研究与梳理食物与历史文明的深层次关系,而忽略了食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将食物撇在历史文明视阈之外的历史文明观,显然是不全面的。在这层意义上,《舌尖上的历史:食物、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本探索历史文明的另类之作的出版,让人眼睛一亮。

  食物给历史烙上了鲜明印记

  其实,早有学者在关注食物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只是都不成体系。英国科学哲学家曾指出:“没有全人类的历史,只有关于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法国政治家也说过:“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食物。”而汤姆·斯坦迪奇说,“千百年来,对世界历史进程改变最大的,不是别的,正是人类对吃饱饭、吃好饭的欲望。这种欲望激发了人类最大的勇气,在探索与冒险中,人类自我挑战,勇敢前行。”

  汤姆·斯坦迪奇不是大牌历史学家,他的本业是数字传媒,在工作之余喜欢“胡思乱想”,

  尤其对另类“野史”兴趣盎然,而且看待历史的眼光敏锐犀利,常在《纽约时报》等知名报刊撰写评论。也许正因为是史学局外人,他在阐述历史见解时毫无禁忌,敢于标新立异。《舌尖上的历史》有关食物与人类历史文明的诸多观点,就颠覆了人们惯常思维中对文明的认知。

  在食用的文明、食物筑成的金字塔社会、香料冒险、食物能源与工业化、作为武器的食物及食物与人口发展的分析框架下,遵循历史上最重要的几样食物,诸如玉米、香料和蔗糖的脚步一路前行,汤姆·斯坦迪奇从茹毛饮血说到饕餮盛宴,从基因检测说到考古发现,从人类学说到经济学,从哥伦布四度前往美洲说到工业革命在英国崛起的历史,最后的总结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也是食物进化的历史,食物给历史烙上了鲜明的印记,使历史的味道千变万化。”

  若没有玉米、红薯、土豆、番茄的传入,中国历史很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象

  在历史学界,很多学者都认为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主导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汤姆·斯坦迪奇却认为,古往今来,食物发挥的作用不仅让人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更在社会转型、社会组织、地缘政治竞争、工业发展、军事冲突和经济扩张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从蛮荒的史前社会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食物以及由食物事件所诱发的社会变革,一直在延续着。食物最初的角色转换,体现在其可作为一切文明的根基。

  农耕的推行使定居生活方式成为可能,也促使人类迈向现代文明。然而,支撑最初文明的主要农作物,如大麦、小麦、水稻和粟米,并不是碰巧发现的。这些植物中的一些优良的特性被早期农民挑选并繁殖,历经了复杂的共同进化过程后逐渐形成。所以,这些农作物能有今天这样的形态,在许多方面是人类智慧发明和创造的结果。那些精心施用的耕种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而农耕的过程,诉说着古代的基因工程师如何发展出强而有力的新工具的历史,使文明本身成为可能。人类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无意中改变了植物原有的基因,而植物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类。

  食物给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平台,让文明在食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随后,食物又成为社会组织的工具,协助塑造并建构起复杂的人类社会。在古代社会中,从狩猎时代到初期文明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结构,都是以食物生产与分配的体系为基础的。农产品的生产过剩,以及公共粮食储备与灌溉系统的发展,孕育出了政治集权。祈祷五谷丰登的仪式,演化为国家宗教。当食物成为支付和征税的载体时,就形成了经济贸易的雏形。汤姆·斯坦迪奇由此认为:在文明社会中,食物就是财富,谁控制着大量的食物,等于控制着社会权力。食物不仅编织出强大的社会关系图谱,还影响国家历史的走势。在远古的中国,玉米、红薯、土豆、番茄等食物并不存在,而是从美洲等地陆续流入的。正是这些植物的大面积种植,才使得中国在明朝之后人口猛增,社会财富大量累积,经济持续繁盛。如果没有这些食物传入,中国历史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有些食物从一个区域引进到另一个区域,不经意间就可能会改变文明的进程。在汤姆·斯坦迪奇眼中最突出的例子还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尤其是工业革命发生后,蔗糖和马铃薯强化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其重要性丝毫也不亚于蒸汽机的使用。”因为马铃薯能产生更多热量,并且售价低廉,产业工人买得起这种食物,体内产生热量能加倍劳动,从而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食物在战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战争双方之间的博弈,背后是后勤补给的较量。中国兵家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训,在古代多次围城之战中,也有多不少让城内的人弹尽粮绝的记载。二战中,强大傲慢的德军自认为凭借军事优势很轻松就能占领苏联,但苏联太大,战线无限拉长后,食物补给严重不足,最终拖垮了德军。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规模战争,很多士兵并未死在枪林弹雨中,而是在饥饿中丢了性命。

  对待食物的态度,显示社会的文明程度

  近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提升,而在粮食及各种果蔬鱼肉食物大为丰盛的日子里,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内心鄙视农业种植,对舌尖上的食物不以为然。富豪们不满足于五谷杂粮和家常便饭,想方设法吃山珍海味,包括受到保护的动植物。原本在中华食文化中,贯穿了“和”的理念,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之间和谐关系,但现在社会上却弥漫着一股骄奢淫逸之风。商家抓住了这些吃货们的心理,不断在讲阔气、讲排场上做文章,病态的吃和不健康的吃,使国人的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

  《舌尖上的历史》从政治、经济、社会不同的维度,深刻阐述了食物与文明之间的交集关系的同时,也在传递这样的信息:舌尖品尝的任何一种食物,都不是自然而然的获得,这凝聚着很多人的智慧、劳动和孜孜不倦的生命探求。组成人类过往历史的是食物,而支撑人类今天和未来文明的依然是食物。无论什么时候,人类都该珍惜舌尖上的食物,对大自然报以感恩之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假如全球化"理性牢笼"吞噬人类生活
· “2020年家电社交网接管人类生活”
 
频道精选:
· 【思想】沪港通疑似被推迟存在必然性 2013-06-14
· 【读书】改革需要新启蒙 2014-10-24
· 【财智】区域震荡个股为王 A股调整动力慢慢衰减 2014-10-28
· 【深度】电信诈骗猖獗催生跨国产业链 手法“品牌化” 2014-10-28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