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M型社会”
2014-06-23   作者:张鹏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对于企业而言,大前研一认为,中产阶级社会崩溃之后收入阶层呈现两极化的事实也使市场发生变化,中低收入阶层势必持续扩大,并成为市场的核心,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需要制定应对收入和消费两极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日)大前研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房屋贷款给你造成很大的生活压力吗,或是你根本不敢购置房产?你打算生儿育女吗,或是你连结婚也不敢?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或是你连生孩子也不敢?”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他的《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一书中,给那些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人提出了这三个问题。他认为,只要你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意味着你不算是、不再是中产阶级了,富裕和安定正离你越来越远。

    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讴歌自己是“一亿人口,一亿总中流”,属于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就在此后的四五十年间,日本经历了经济由停滞至衰退的过程,人均家庭收入连续几十年减少,由中产阶层构建的中产社会结构受到严重威胁。在大前研一看来,日本中产阶级社会已经全面崩溃,收入阶层的分布往低层和上层阶层上下两极移动,迈向左右两端高峰、中间低谷的“M型社会”,理由在于非正式员工增加、产业收入差距急速拉开、年功序列主义崩溃三个方面。继而,他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个人及家庭、企业、日本政府不同层面,逐一剖析了中产阶层面临的危机、商业存在的机遇和政府应有的作为。

   对于个体而言,大多数日本人的具体感受未必都如大前研一般深刻洞明。日本内阁2004年4月所作的一项国民生活调查结果显示,有89.5%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处于中间阶层。大前研一对此的解读是,大部分日本人仍然滞留在虚构的中产阶级社会中,抱着“希望居于中间阶层的愿望”,而这种心理是日本特有的无等级差别教育和大众传媒的非充分信息传播造成的。因此,他更希望人们在面对收入减少、负担增加现状的同时,注意到社会结构的现实变化,从而立刻转变自己的意识,重新制定自己的人生战略。

   2013年《日本经济新闻》一项调查显示,依旧有约80%的日本人认定自己是中产阶级,但其中的40%将自己定义为“中偏下”。这一方面印证了大前研一关于日本进一步迈入“M型社会”的判断,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日本人要么仍像他所说的“无法走出过去中产的梦幻”,要么对于现实能够忍受,比较知足。鉴于日本2013年家庭收入和支出均略有增长,人们在消费方式上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因此更可能介于两者之间。当下对很多日本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非常清楚,即使就业后认真工作,待遇也不大可能上升,更不可能成为象征着日本繁荣的中间阶层。不过,这也足见及早进行人生规划的重要性,重现焕发并保持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对于企业而言,大前研一认为,中产阶级社会崩溃之后收入阶层呈现两极化的事实也使市场发生变化,中低收入阶层势必持续扩大,并成为市场的核心,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需要制定应对收入和消费两极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他举例说,舍中产阶级而转向中低阶层的“优衣库”品牌,年销售额达3000亿日元,就是因为中低阶层壮大的关系。

   大前研一认为,为了脱离长期衰退、走上新的繁荣之路,就必须导入符合新时代的社会体系与税制,后者更为重要。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最好的税制必须要能让社会摆脱高负担时代,又能同时引领国家走向新繁荣。具体做法就是,要减少甚至停止对薪资征税,改由对资产征税。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劳动意愿会增加,让勤劳的人有更多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产的流动,让年轻人也有机会获得资产。此外,改征资产税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资产税免除遗产税,也就是继承资产的人要支付和原来一样的资产税,不会发生量的变化。

    日本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那些“被中产”的人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中间阶层不繁荣,就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任何一个有创新创造活力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机会成为中间阶层,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阶层固化毫无生机。虽然中产社会离中国还很遥远,但中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一旦掉入这个陷阱要比日本中产社会崩溃的危机要大得多,“M型社会”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最为贴切。

   从个人财务自由角度来说,“中国梦”就是中产梦,中产梦也就是中高净值富裕梦。由于国内制度、资源、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国人通往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遥远且艰难,甚至为了头顶拥有一片自己的瓦当就要花掉多半生的家当,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政府和个人足够的关注和警醒吗?大前研一提出“突出的个人”是国家繁荣的关键,他吁请中低阶层的人们别再当感叹“收入减少、升职无望、负担却一直增加”的牺牲者了,而是应该有所觉醒知道“自己是个改革者”。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也希望一书惊醒中国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夜半读书:追寻片刻安宁 2014-06-06
· 读书是读一颗高拔灵魂的思考 2014-05-09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2014-04-23
· 我们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04-23
· 不要只读信息不读书 2014-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