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使堕落为恶魔,在我心中你早已被放逐,然而我想要你知道,是你的谎言和欺骗葬送了我们。
——猫头鹰与河豚乐队,《居住在查尔斯顿》
布莉斯·马斯特斯拒绝了《新闻周刊》《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采访,甚至拒绝接受所有美国和英国的电视报道。这事很正常,因为她工作的银行——摩根大通想不惜一切代价让她隐姓埋名,让她被世人遗忘,不为人知。因为眼下公众还不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摩根大通银行要对这次的金融危机承担很大的责任。
雷曼兄弟破产之后,《新闻周刊》《财富》或者是《福布斯》甚至女性杂志Elle上都从来没有出现这个女人的名字,而她是曾经创造过“大规模毁灭性金融武器”的女人。是英国《卫报》上的一篇文章让她名声大噪,题目是“一个女人拉开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帷幕”,这要归功于《金融时报》的记者吉莲·邰蒂(Gillan
Tett)写的一本书。请回忆一下权威杂志《时代周刊》在2009年2月11日刊出的“世界金融危机22名罪魁祸首”,她的名字甚至都不在里面,也不在与《时代周刊》媲美的英国日报《卫报》列出的“25名罪魁祸首”中。只有上帝知道,这两份名单的记者经过了上天入地般的一番努力,就是为了找出此次危机的罪魁祸首。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从一开始,我就告知布莉斯·马斯特斯我要写这本书,但很快她就收到了来自摩根大通银行的公关管理部门的禁令,禁止她与我交谈。国际法语频道把她称为次贷家族的“卡特琳娜·德·美第奇”,一个疯狂爱慕她的读者曾在广播节目中为她读过一首表达爱慕之情的诗歌,显然这并没能取悦摩根大通。即便是有英式幽默的马斯特斯女士,大概也会喜欢那首小诗。
我决定写这本书是因为,在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拉开帷幕之时,我发现了这些活动背后的非凡意义和价值(尽管她的名字在2008年几乎没有出现过)。此外我相信,从神话中伊甸园的女性始祖夏娃开始算起,从来没有哪个女人能对人类命运有过如此大的影响力。然而与夏娃不同的是,金融领域的布莉斯·马斯特斯是个真实的人,她有时会喝配有杜松子酒的鸡尾酒,会在佛罗里达买下几套豪华公寓,会在纽约中央公园跑步,会参加马术比赛,会在翠贝卡的公寓顶上自己建造一个小花园。总而言之,她是一个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
英、法媒体列出的2008年经济危机罪魁祸首25人名单(布莉斯·马斯特斯并未入选任何一个名单)。
比尔·克林顿、劳伦斯·萨默斯和罗伯特·鲁宾,他们曾同意废除20世纪30年代应银行要求实施的保护法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强化了无政府的自由主义。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汉克·保尔森、本·伯南克和蒂姆·盖特纳支持格林斯潘的政见,低估了次贷问题的严重性。
乔治·布什准许银行牺牲小投资者的利益。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华尔街大亨克里斯·考克斯。
众议员菲尔·格雷姆,1999年的金融现代化法案《格雷姆–里奇–比雷利法案》的起草人,这个法案结束了美国银行的存贷和投资分业经营的历史。
标准普尔的总裁凯瑟琳·科比特给按揭证券以AAA信用等级。
国家金融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安杰洛·莫兹罗大规模放贷计划导致借贷者的房屋被收回。
美国国际集团金融衍生业务部门的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卡萨诺。
美国住宅建筑商Beazer首席执行官伊恩·麦卡锡怂恿穷人借贷。
房利美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雷恩斯。
. 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迪克·富尔德。
玛丽昂和赫伯·桑德勒夫妇,金西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针对穷人推行ARM
借贷的创始人。由于事态恶化无法挽回,他们以250亿美元的价格,把他们在金西公司的股份卖给了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
美林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他坐拥41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的大卫·莱赫,他要美国人相信房地产投资永远不会赔钱。
约翰·德瓦尼,拉斯维加斯的金融学家,信誓旦旦地向穷人担保一切。
伯顿·亚布兰,无线电生产商,鼓励房地产疯狂发展。
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古德温在英国损失了超过800亿美元。
花旗集团董事长桑迪·韦尔。
冰岛总理大卫·奥德松接受了英法的银行诈骗。
贝尔斯登首席执行官吉米·坎恩,在他打高尔夫的时候损失了400亿美元。
如今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人能接近布莉斯·马斯特斯。然而,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夏娃,一个极具现代感的夏娃,这源于她的年轻,源于她“爱上”了金融衍生成果之树,她慷慨地把这些果实分给所有的银行家。“因为它的理念,我爱上了这些衍生信贷产品。”她在2005年9月9日接受《宾夕法尼亚日报》采访时说道。
爱上一个金融概念而不是一个男人,这已经彰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更高的精神境界,正是这种精神才能够理解数学公式那神秘的美。
整个这本书就是一部有关爱的故事的专栏,一种百转千回的爱,正如丽塔·米苏库乐队所唱的那样:“美好的爱情总是不能有美丽的结局。”这是一个关于布莉斯·马斯特斯女士和“衍生信贷先生”的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布莉斯·马斯特斯不仅是我们真正的爱情女神,她也代表着市场发展的历史。事实上,她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意义重大,毫无疑问,她的传记会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高昂的价格出售。她催生了银行家这类创造者,成功的那一天也许不用等待太久。
这并不重要。
布莉斯·马斯特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开启了银行的第三纪元,在无法避免的全体破产大潮中,无意中她站在了人类第二次经济大衰退的最前沿,是时候轮到她来开启未来世界革命的大门。
即使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从技术层面上讲,她从来没有想到过她的工作直接导致我们这个世界走向毁灭。换言之,布莉斯·马斯特斯仅能算是选择了让上帝制造混乱,来自“老奸巨猾的阿尔比昂”的她,令人敬佩地结束了她的任务,一个如玛丽·安托瓦内特一样的英国女人,用她强大的意志力动摇了银行家和金融家的意志,让他们用自己的武器,带来重新塑造世界的巨变。
对于一个英国女人来讲,应该承认她不仅仅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是如皇室一般庄严的,抑或说是如魔鬼一般可怕。
不仅如此,布莉斯·马斯特斯是迷人的,我非常愿意去认识她,她是如此令人着迷。
与其发明的衍生品的巨大的杠杆效应相比,布莉斯·马斯特斯的个人生活倒显得平淡无奇了,杠杆效应来自1994年以来她曾做出的职业决定。我曾和她周围的银行家交谈过,也和一些采访过她的记者谈过,他们向我解释了次贷在最开始时的样子。比如说写过《与众不同的布莉斯·马斯特斯》的乔·科勒曼,他在1994~2001年间曾多次见过她,那时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职业杂志《衍生品策略》的主编,通过布莉斯·马斯特斯引荐,他拜访过所有的银行——那些负责次级债券的主管,简单地说,他概括了马斯特斯几个成功的原因。
我认识布莉斯·马斯特斯的时候她还很年轻,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那些经营次贷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家,他们几乎都是高水平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其中的确有一些人非常聪明,在他们的领域里都是高手。他们有着令人惊叹的天赋,但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或者说他们在社交关系上并没有什么造诣。
这意味着,这些天才数学家,有点像电影《雨人》中的人物。
其实在灰色的衍生品世界中,90%都是男性,只有布莉斯·马斯特斯是个彻彻底底的例外。她显得如此格格不入。然而,她又是如此迷人,身上仿佛散发着充满魔力的迷人魅力。
美国人定义的“魅力”一词与法国人有些许不同,维基百科是唯一一个对此给出了详细英文解释的词典,上面说,“魅力”是一些好莱坞女影星身上的特质,彰显了一种美感,迷人、令人艳羡,同时,魅力也可指美丽、性感、魅力和精致。布莉斯·马斯特斯就是一个有如此魅力的女人,她肯定能够安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失业的人,但是,《华尔街日报》的杰西·艾辛格却将她比作冷冰冰不近人情“银行的典型高管”,说她除了官方的无聊空洞之辞外别无实质内容。在其他方面,布莉斯·马斯特斯也有些许专断,想要控制一切,我们能在中小规模或者跨国企业中找到实例。她唯一优秀的品质就是与现实脱节的英式幽默感。
之所以这么说,是在我看到了摩根大通银行发表的那篇声明,声称她因发明了“抗癌方法”而获得不低于25万美元奖励并重新回归了摩根。而那一天正好是9月14日,雷曼兄弟倒闭的同一天。我被他们如此英国式的幽默说法惊呆了。雷曼兄弟患上了另一种形式的癌症,这种金融癌症曾是布莉斯·马斯特斯科学地放置在那里的,而现在雷曼兄弟已不再是她的目标了。
布莉斯·马斯特斯值得大书特书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她发明了信用违约掉期,而是因为她在其他竞争者面前,特别是法国巴黎银行面前做起了这种产品。而后者比JP摩根早3个月就发明了类似的产品,但是它们没办法做得像这个英国女人那么出色。
这部有关当代伊甸园的传记非常精彩,让人激动,读起来有点像詹姆斯·邦德带着一两个漂亮女人勇斗多名歹徒。这本书讲述布莉斯·马斯特斯和信用衍生品史上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你将会看到她的导师、那些曾经激励她的原则、她是怎样被保护的以及她做了些什么。
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最大的责任不应由布莉斯·马斯特斯个人来承担。她不是唯一把世界带到了破产边缘的人。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她的名字,至少不会很快忘记,也不会忘记那些追随着她的脚步的人们。更明确地说,那些曾经与她一起共事或者为她工作的人造成了今天的局面,他们是不会被忘却的。
然而,在看了国际新闻社发表的金融危机3周年的分析文章之后,我猛然意识到,重要的并不是布莉斯·马斯特斯在信用违约掉期中做了什么,而是她将要做什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她往日的专注和激情的结果,然而她如今的激情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无法预料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幸亏我将相关信息进行了整合(这些信息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在一个值得深入挖掘写作的时刻,我不知道该怎样,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灵光乍现,伴随着片段中闪现的,在某种解脱中,我突然理解了,看到了,了解了,一个她为我们准备的通往明日的世界,继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拿着美国所有的黄金去拯救全面破产的华尔街后,她和她所在的银行已经为即将到来的史上最大的一起抢劫案树立了里程碑。
历史重现了。
今天,布莉斯·马斯特斯是这片土地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女人。毫无疑问,她是政治的选择或者说是一个皇后,她不仅支配着金融,同时也拥有着惊人的力量。她的轻松一击就能够在几小时内摧毁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她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因为她自己掌握着选择权。她比日不落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更甚,能够毫不费力地玩转世界于股掌之中。她的力量是流动在她身体中的激情和果敢。然而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居然没有人提到过她。
但是真的这么难以理解吗?
难道像《今日美国》这样的美国大型报刊也如此不可思议吗?它们也并未向读者解释,一些银行是怎样将同一所房子的贷款卖给三四个美国底层的退休人员的。难道在刑法中关于盗窃行为的定义只是针对普通大众,而对那些华尔街银行大亨就丝毫不起作用吗?难道他们制造了虚假文件、法官的虚假签名,钻法律的空子,将数百万人的房屋非法占为己有就是正当的吗?曾经有一个时代,一些富豪比如摩根大通银行的创始人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曾买下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家报刊社,随心所欲地控制言论。所以,这一幕并不陌生。
布莉斯·马斯特斯并不仅是摩根大通银行一个普普通通的银行家。对于我来说,她是一个新系统的鲜活标志,这个新系统准备好将人类变为奴隶,苏美尔女神借用新种族的奴隶的手创造出新形象,而那些神在这些新新人类苏醒时分,还在迷迷糊糊打哈欠。
在21世纪之初的崭新而又封建的世界中,布莉斯·马斯特斯是一个在纽约的摩根大楼的塔顶、藏在当代银行皇室中的皇后。为了每一个国家的利益,她重建了经济世界。在她看来,法国只不过像是穆迪公司或者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想要清算的一张清单。
在这本书里,你将会发现另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一个试图阻止地狱般进程的女人,一个充分了解银行丑恶嘴脸的女人。这个女人本可以阻止世界危机的到来。她本可以阻止5
000万人的失业惨剧。
因为她敢于向银行挑战,特别是就信用违约掉期一事向摩根大通银行挑战。她已经被银行的游说集团,同时还有比尔·克林顿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公开封杀。
她就是布鲁克斯利·伯恩。
2. 对布莉斯的初级诠释
“我们刚刚撞上了冰山,没有足够多的救生艇给每一个人。音乐还在继续演奏着,你重新端起鱼子酱和香槟。”这是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2008年9月13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的前一天,在纽约的一次晚宴上的忏悔。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
布莉斯·马斯特斯,一个很难发音而且听上去蛮古怪的名字,写出来很像冰岛上的一座火山名或者是克尔特人的一曲摇滚乐。布莉斯让人联想起一个男人的名字,事实上,一开始我们以为是个男人,但实际上却是个女人,就像一些英国人的姓氏一样,比如说让(哈洛)或者是伊夫(史密斯),是男性化的女人名字。姓与名的庄严组合让人一下子就对马斯特斯充满了敬意。事实上,这个名字也能给人一种比如像大学教授甚至是更高等的高级知识分子的感觉,因为马斯特斯也意指“主人”,让人联想到“一人不事二主”这句话。
人如其名,今天布莉斯·马斯特斯已经加入了世界主宰的行列,这些主宰者曾是布鲁斯·伊斯顿·艾利斯和汤姆·沃尔夫借用自然主义文学流派作家爱弥儿·左拉的放大镜,在《美国精神病人》和《虚荣的篝火》里刻画的华尔街风云人物。所不同的是布莉斯·马斯特斯并不是小说虚构人物。即使她是,文学批评家也会说,她的故事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一个女人以一己之力毁灭了整个世界,这简直就是现代版伊甸园!
然而,布莉斯·马斯特斯是那些世界主宰的主人,她最终被那些大师共同推为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的女主席。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这个小型的非营利组织,现在却给予所有的商人、银行家、金融学家和基金经理重整旗鼓的机会。我敢向你保证,詹姆斯·邦德从来没有听说过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稍后再从金融学家的角度讲),布莉斯是一个纯粹而古老的我们今天所说的过时的英国姓名,带有古词根-ythe,以前简写成布莉斯,寓意是神圣的喜悦或者是世间的幸福一刻,抑或是表达祝贺之意。在法语中,对应名字的含义是“幸福的主人”。事实上,对于英国人来说,布莉斯的寓意是“幸福”,来自12和13世纪的萨克森神话传说,比如说梅希提德·冯·马格德堡或者是希尔德加德·冯·宾根。这些女人自然而然地将祝福之意赋予神秘姓名布莱特或者布莉斯。英国人之所以知道这个姓名还要多亏了波德莱尔和雪莱——在那个时代被诅咒的诗人,被资产阶级称为“罪恶的开始”。出于这个原因,还有他们优美的文笔,雪莱成为卡尔·马克思喜爱的诗人,以至于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马克思的伟大思想是因为受到雪莱的影响。布莉斯·马斯特斯具有文学造诣,就像是我们读到的《致云雀》中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被一代代人所传颂,从而也赋予了布莉斯(Blythe)这个姓氏的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