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正颠覆中国旧的金融生态
2014-05-26   作者:马光远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在财经评论界,我与余丰慧先生可谓是老朋友,大概在2013年的一次论坛上,我就听老余讲“正在写一本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书,深为其对新生事物的敏感而赞叹。今年清明刚过,老余跟我说《互联网金融革命》书稿已成,这在勾起我对那次论坛的记忆之余,更令我对老余感到由衷佩服。一者是为老余治学的执着态度,二者是为老余对经济金融现象的敏锐洞察力——我甚至在想,就在去年,就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风云人物马云、马化腾等,抑或也没想到今天互联网金融会如此耀眼夺目。

  很有幸能够对《互联网金融革命》先睹为快。读完这部书稿,我感触良多,可以说,老余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刻认识,不仅与我平时对互联网金融的所思所想有诸多共鸣之处,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专业性阐述对我也是很有启发。借助于老余大作出版之际,我也谈谈自己对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生态再造的颠覆性意义的看法。

  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2014年,中国的金融业也迎来了一次革命性机遇——互联网金融革命。

  事实上,在余额宝等出现之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游离于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草根模式,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悄然而迅速地发展起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较2012年底增长10.8%,使用率提升至41.4%。其中,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较2012年增长了43.0%,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马云的支付宝,作为一种第三方支付业务,已经纳入金融监管体系。除此之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在中国也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至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就有几百家。

  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希勒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中写道:“金融体系是一项新发明,而塑造这种体系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只有细致入微地引导其发展才能将其成功地引入未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改造。”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引发金融界的震荡和革命,除了互联网利用其特有的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金融,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得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迅速匹配、信息对称,同时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弱化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金融脱媒。从而在金融层层管制的体系下硬生生野蛮生长出一种完全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全新的第三种金融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产生,又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资金的流动高度透明和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这种新的金融模式既是对传统金融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一场新的金融革命。

  对于管制森严、改革滞后的中国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显然具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通过互联网金融这种“门口的野蛮人”的介入,打破中国金融的垄断。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现实,使得“金融”在中国成为一种极为昂贵的资源。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必然削弱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但就金融业资产占GDP的比重、人均金融资产等指标衡量,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和中国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匹配。以银行业的数量为例。中国的GDP是美国的40%,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我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加上基因残缺不全的村镇银行,也不过1000多家。在人均占有金融资产方面,我们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距离则更大。1990年,美国和日本人均金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106倍和246倍,今天尽管差距大大缩小,但仍然在30倍以上,而在金融外交、金融战略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等方面,我们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大国,金融小国。

  在我看来,破除垄断的最简单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引入新的主体,让各个主体在市场里公平竞争。当然,这不是大自然,我们不提倡优胜劣汰,不提倡弱肉强食,因为弱肉强食的最终结果很有可能是形成新的垄断,形成新的一尊独大。我们的真实意愿是,让不好的努力变好,让好的变得更好,以形成共赢局面。金融有特殊性,在和平年代里,金融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防线,我们绝对有必要保护好金融安全。但在做金融保护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度,既对传统金融机构做一个安全底线的保护?使其能继续发挥最大作用,又引进新的民营金融机构,让各方取长补短,各自发挥,形成共赢局面,让金融做大做强,实现金融强国之梦。

  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要求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呼声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在余额宝触及了银行业的利益之后,甚至有人指责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吸血鬼”,提出要取缔余额宝。事实上,这种思维在中国任何开创性领域,都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对于新生事物,中国人只习惯于去防范风险,从而扼杀了很多创新事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肯定不会一帆风顺,风险与机遇并存。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就以监管风险为名,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设置障碍,实属倒掉脏水的同时连孩子都倒掉。互联网金融的特质决定了,用过去的思维和理念对其监管,是防范了风险的同时,扼杀所有的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余丰慧先生《互联网金融革命》一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说互联网金融是改革也罢,改良也罢,于国于民,其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这是无疑的。虽然从当前看,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争议还在发酵中,但是事实胜于雄辩,金融领域里,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指责其为“吸血鬼”,动辄要严管,要取缔,这不过是利益作祟。但面对难以逆转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逆时代的做法不仅无助于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更有害于中国金融生态的健康和安全。笔者同意马云的判断:“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

  给勃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一些宽容吧。

  是为序。

(经济评论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读书是读一颗高拔灵魂的思考 2014-05-09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2014-04-23
· 我们读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4-04-23
· 不要只读信息不读书 2014-04-23
· 中国去年人均读书4.77本 数字阅读接触率首过半 2014-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