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共识,先得在迷思之中回归常识
2014-04-23   作者:赵岩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所谓常识本就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无需特别学习,不需论证,不必解释,正常的人都会有的判断力。指鹿为马,违背常识;掩耳盗铃,违背常识;黑白颠倒,同样违背常识。通常,历史上凡是在常识问题上屡屡出现问题的时候,都是危机四伏的时候。

  今日之中国不乏反常的现象。比如主流媒体连篇累牍探讨一个老人摔倒了,路人要不要扶。救死扶伤本来也是个常识,可是偏偏就有小孩儿被撞了,18个路人走过无动于衷;比如说资中筠在获得腾讯知行者致敬的时候感叹,她被人表扬的理由是敢讲真话,讲真话原本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如今也成了重点表扬的原因,这也不正常。凡此种种,窥豹一斑,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有人说当今中国的问题是重新寻找共识,我想,比共识更重要的是先捍卫常识,在不言自明的常识问题上如果都有如此重大的分歧,何谈共识?

  昔日托马斯·潘恩在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宗主国关系紧张之际,写过一本小册子《常识》,香港梁文道先生早些时候写《常识》,也是“在常识稀缺的时代谈常识”,资中筠先生《老生常谈》里面还是在谈“常识、良知、底线”。杨子云这本《站在常识的一边》则是荟萃百家,是21位来自企业、教育、学术等领域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访谈,可以说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多年来访谈精华荟萃与总结,同样在沉思“从常识出发,寻求更多共识,从常识出发,找到各自的坐标点”,我也对此深深认同。没有对常识的尊重,根本不可能寄希望达成任何共识。

  读一位专业媒体人的访谈录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问答双方之间的即兴互动,人类伟大的思想,往往就是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中彼此启发产生的,君不见东西方的经典思想著作,无论孔夫子的《论语》还是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对话方式。

  这本访谈录所涉及的话题紧紧围绕对中国发展转型的思考。

  “谁的原罪”单元,作者采访了冯仑、信力建、武克刚、张跃,这几位都是工商阶层的代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社会阶层最显著的变化是产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如果说工人还是工人、农民还是农民,那么工商阶层在三十年前已基本消亡,这个阶层是改革开放后重新催生的群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与时代的变迁休戚相关。也是这个阶层因为政商关系、在一个贫富悬殊,社会仇富戾气盛行的时代饱受非议,原罪说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争议性的话题。孟德斯鸠说:有商业的地方,便有美德。工商阶层对于推动人类的历史进步本就有着巨大的贡献,需要重新梳理自身阶层的精神脉络。

  社会剧烈转型期间,矛盾冲突多发,潜规则与不透明造成阴谋论、民粹主义盛行,这愈发地需要我们重新理清楚化解冲突,寻求对话的可能。在“不可轻言革命”单元,作者采访了王学泰、杨鹏、吕文举等学人。王学泰先生对中国的流民、游民社会与文化有着深入的学理性研究,杨鹏、吕文举两位则在努力践行着知行合一的探索,郝劲松先生从法律角度解读化解冲突的可能,而让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张翠荣关于阿拉伯事件的采访报道。我因为工作原因曾在埃及生活过两年多,当时恰恰处于埃及社会变革的前夜,风暴来临前的许多细节,当局者迷,都曾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因此,张翠荣目击从国际视野为我们当下的转型提供了镜鉴。

  “信任的崩溃之痛”单元的采访对象,有任志强、韩寒、黄居仁、刘润华四位。与这些年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持续的信任、公信力的破产是对公众感情最大的伤害,信任的坍塌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其积累则需要经年累月,笔者之前所列举的怪诞与荒谬的现象,无疑也是信任崩塌后产生的恶果。认清问题的根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社会出现了”单元,采访了李连杰、王石、荣念曾、郭庆亮、王丽五位嘉宾,让我们看到当下中国一些积极健康的建构性力量在成长。长久以来,“国”与“家”是中国人生活的两个空间,而在“国”“家”之外,当代中国开始发育出一个社会,那里活跃着有理性和自主行为能力的公民,他们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公益事件,而这五位这些年来从公益、环保、企业、文化艺术、学理等方面为社会的发育积极探寻,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未来积极变化的可能。

  “徘徊的灵魂”单元,对话杜维明、袁伟时、陈彦、杨煦生、杨鹏,涉及精神价值的重构问题。对于一个族群来说也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好,大家是作为一种精神共同体才存在,而不是简单的物质共同体,如果只是一味以经济为中心,那么有一天能在他国实现经济价值就无需眷顾这一方热土,自然可以移民为他国大业而奋斗。今天,我们确实得手按胸口、扪心自问,我们究竟以何种信仰持守于天地?这经久的迷思如果不能破解,所有的物质上的丰盈将变得毫无意义。

  杨子云在序言里说,“历史把问题留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在迷思之中回到常识,从常识开始重新出发,也许是一条求解的路径。”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常识的路径上没有歧义,站在常识这边,很多反常与怪诞的事情是能看明白的。

  两百多年前,北美殖民地的人们在弄不清楚自己到底算是英国人,还是英国殖民地人,还是一个崭新的美国人的时候,靠着托马斯·潘恩《常识》的点醒,找到了通往未来的方向。今天我们也需要一次回归常识的再思考。最后我还想再说一点,在一个反常的时代,坚持常识是需要勇气的,小孩子说出皇帝不穿衣服,不乏其天性与天真的一面。而一个成年人明知道反常的结果,还要选择和常识站在一边,还要说话,这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我只是希望有勇气的人不会太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广东高州“爱心爸爸”十年千万元名捐助550名贫困生读书 2014-02-11
· 作家不读书之风日盛 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 2013-12-04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