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
2014-03-12   作者:DK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作者:英国DK出版社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人们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既复杂又神秘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关系,因此,没人会说自己懂经济学。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商业、金融以及政府方面的专业人士才精通经济学。然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学对我们的经济收入和健康生活的重要影响,此外,人们对于经济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对日益增长的生活开支、税收,以及政府开支等方面颇有微词。他们的观点有时来自于各大新闻对某一事件的集中报道,有时,人们也会在餐桌或者工作场所讨论这些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确实都对经济学感兴趣。我们用来论述对某一事件看法的论点,经济学家同样也会引用。因此,多懂一些经济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些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原则。

  新闻中的经济学

  当今的世界陷入了明显的经济混乱中,在这种环境下,了解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新闻不仅是在报纸中开辟一个专栏,或者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某一部分,它们甚至会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早在1997年,美国共和党政治活动策略家罗伯特蒂特(Robert Teeter)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电视对政治的报道越来越少,对选举的报道也越来越少,因为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是经济学和经济新闻,而不是政治。”

  然而,当我们看到越来越严重的失业率、通货膨胀、股票市场危机以及贸易赤字等字眼的时候,我们又真的懂得多少呢?当我们不得不削减开支,或者被要求缴纳更多税费的时候,我们知道其中的缘由吗?当那些热衷于挑战风险的银行和大公司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影响那么大,为什么他们能够出现并长期存在吗?经济学原理就能够解答这些问题。

  管理学研究

  经济学不仅非常重要,还是一门严肃的学科,而人们通常会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学科。由于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据、图表以及公式,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术性学科。19世纪苏格兰的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将经济学描述为一门“ 沉闷、空洞、低贱、恼人”的“乏味学科”。另一个对经济学的常见误解则是, 经济学“ 都是关于钱的”,尽管这或多或少有一些道理,但绝不是对经济学的正确理解。

  那么,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呢?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ia,意思是“家务管理”。后来,它的含义逐渐扩展到研究我们对资源的管理,即商品及服务的生产和交易。毋庸置疑的是,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但是,对这一过程在现实世界中的运作机制的研究却相对较新。经济学的发展是缓慢的。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就开始分析经济现象,但一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第一位真正的经济学家。

  当时的经济学,由政治哲学的一个分支演变而来,因此人们称之为“政治经济学”。然而,这些理论的研究者迅速意识到,应当把这门学科独立出来,于是他们称它为“经济科学”。后来,“经济科学”逐渐被简称为“经济学”。

  软科学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吗?19世纪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当然是一门科学。卡莱尔也给经济学贴上科学的标签,即使他也认为经济学非常枯燥乏味。许多经济理论模型都以数学甚至物理学为模型(或许经济学、物理学和数学都以“学”字结尾,因此经济学也可以冠上科学的称号)。经济学阐述的是指挥经济运转的规则,就像科学家根据自然现象发现了物理定律一样。然而,经济学是人为制定的,与人类的理性或者是非理性行为有很大关系。因此,经济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软科学的共同点更多。

  英国经济学家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给经济学下了最好的定义。1932年,他在他的《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中将经济学定义为“系统研究各种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这一宽泛的定义至今仍是经济学最常用的基本定义。

  然而,经济学和其他科学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济学所研究的系统是不确定的。经济学家不仅要描述和解释经济及其运作机制,还要为构建和改善经济体系提出指导意见。

  第一位经济学家

  18世纪,尤其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出版之后,现代经济学才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然而,激发人们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的,不是这位伟大的苏格兰思想家和经济学家的作品,而是随着工业革命而发生的巨大的经济变化。之前的思想家们在社会范围内对商品和服务的管理进行评价,认为由此产生的问题属于道德和政治哲学的范畴。但是,随着工厂的出现和商品的批量生产,经济组织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所谓的市场经济开始了。

  斯密对这个新体系的分析,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设立了竞争性市场的标准,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斯密认为,市场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控的。他认为,当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时,整个社会的利益也就实现了最大化。斯密是一个哲学家,他的书主要讨论的是“政治经济”,他将经济学延展开来,把政治学、历史学、哲学以及人类学都涵盖在内。在斯密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只关注研究经济的新的经济思想家,他们每个人都以我们所理解的经济(经济怎样运转以及我们该怎样管理经济)为基础,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学。一种观点是将经济看作一个整体,从国家或者国际的角度来讨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学”。它的主题包括增长与发展、一国财政收支的衡量、国际贸易政策、税收以及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调控。相反,我们现在所说的“微观经济学”,则主要讨论在经济范畴内的个人与厂商之间的关系:需求与供给、买方和卖方、市场与竞争等。

  新的思想流派

  经济学家们一般都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且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流派。许多经济学家对现代工业经济带来的经济繁荣持肯定的观点,提倡不干预的、放任自由的政策,允许市场通过竞争创造财富,促进技术革新。而其他经济学家则对市场造福社会的能力持保守的态度,认为这个体系终将瓦解,而国家的干预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政府在提供某些产品和服务,以及在控制生产者权利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的观点尤为著名,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着致命的缺陷,最终必将灭亡。

  斯密等早期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到了19世纪末期,受过科学教育的经济学家们开始从数学、工程学以及物理学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学。这些“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用图表和公式来描述经济,并且提出了操纵市场运作的规律及证明规律正确性的方法。

  19世纪末期,经济学开始打上国家的烙印:随着大学部门的建立, 经济思想的核心开始拓展,奥地利、英国以及瑞士的各大经济学学派的观点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尤其是在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这一点上,不同学派之间的分歧很大。

  到了20世纪,由于苏联和中国的革命,世界的三分之一都处于共产党的统治下,他们都实行计划经济,而不是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经济,这就使这些区别变得更加明显。而其他国家,则一直在关心市场能否独自担起创造社会财富这一使命。欧洲大陆和英国就国家干预程度这一话题争论不休;1929年华尔街股灾后,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一场经济思想的战争在美国也随之兴起。

  20世纪后半叶,经济思想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主张不干预、放任自由政策的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正如斯密曾预言的那样,自由市场经济似乎成为了通向经济繁荣的康庄大道。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对市场的稳定、高效以及合理性持信任和支持的态度,但并非所有人都赞成这一看法,仍然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此持怀疑的态度,新的研究方法也随之产生。

  可供选择的方法

  20世纪末期,新的经济学领域将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融入到经济理论中,除此之外,数学和物理学也有了新的进展,如博弈论和混沌理论。这些理论学家们也提出了同样的警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有很多缺陷。21世纪初,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更加强化了这一观点: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里有一些基础性的不合理。同时,科学家们总结道,我们在经济方面取得的前所未有的繁荣,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正日益逼近。

  随着欧洲和美国开始着手应付他们面临的可能是史上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新的经济体开始形成,尤其是在东南亚和所谓的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中国)。经济中心又一次开始转移,这毫无疑问将有新的经济思想产生,以解决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我们稀缺的资源这一问题。

  最近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发生在希腊。希腊是经济学的发源地,也是“经济学”(economics)这个词的起源之地。2012年,雅典人游行示威,指出在寻求解决债务危机方法的过程中,同样起源于希腊的民主将成为牺牲品,民主将不复存在。

  世界经济将怎样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本书这些经济学知识,将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经济是怎样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的,此外,或许我们还可以由此得到启示,找到走出这个困境的方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广东高州“爱心爸爸”十年千万元名捐助550名贫困生读书 2014-02-11
· 作家不读书之风日盛 最应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了 2013-12-04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