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时代的"盗版":书非买不能读也
2013-11-19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书非借不能读也”,说的是借,不是买。初听此言是在许多年之前,彼时,买书藏书,还是一件全民雅事,凡稍有些文化的家庭,家中都必备高大的实木书柜,摆满书籍,从《辞海》、《辞源》到各种经典,都是一摆一整套的大部头,看来固然气派,却极少有机会读,终究不过摆摆样子,因为花了大价钱,还需像对待瓷器古玩一样,定期清洁保养、掸去灰尘。而在床头、案头、厕所里日夜捧读的书,大多是借来或者租来的,因为归还有期,不得不督促自己赶快看完。这时讲“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很恰当的。

  谁也不曾想,短短十数年,这厚厚的纸质书,竟成了一种稀罕物,公交里餐厅中地铁上,人们手中捧读的不是书,而是手机、平板电脑;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以字节为单位的数据文件,存放在各种电子设备之中,阅读固然是方便了,但是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盗版。

  盗版书古已有之,但是无论如何,盗版的实体书总归还有印刷和销售的成本,扩散的范围也不大;然而赖电子书时代所赐,书的“盗版”成本趋近于零。既无成本之虞,又难严密监管,盗版电子书便一发而不可收。不管是名著经典,还是当红的上榜新书,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轻轻一点,不用担心找不到,而且一分钱都不用出,天长日久,便颇有一些人对“免费读书”习以为常了。孔乙己说,读书人的事,算不得偷。但是说归说,终究还是自知理亏,胆战心惊。今天许多“读书人”的底气,就要比孔乙己足多了——那叫分享,互联网的事情,能叫偷么?

  诚然,在网上“分享”的书,大多也不是为了盈利的,说其是“盗版”有失公允。然而在读书人的角度看来,是否能因为这书“得来全不费工夫”,就不必对作者心怀感激呢?似乎也是不妥的。举凡著书立说者,往往呕心沥血,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深居简出,节衣缩食。一朝脱稿,终于可以欣欣然期待一些回报,结果看得多,买的少,数载心血难换一顿饱饭,怎能不心寒。如今天桥上的手机贴膜师傅,三两分钟贴一张膜,尚且能让人心甘情愿掏出十块二十块的手艺钱,何以到了写书人那里,花上几十元感受一下积年累月的心血之作,就变成一件那么不情不愿的事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我国传统观念上更重实物产品,对于著作这类无形产品的价值则缺乏认识;有人说,万事敌不过“方便”二字,电子书的获取太方便了,想让人舍近求远地去花钱花时间买书太难;也有人说,只怪书价太贵,不得已为之。然而千说万说,拿了别人东西,却不付出“代价”,终归不合事理,而读书为的不正是一个“明事理”么?我们经常批评某事“偏离了出发点”,然而如果出发点本身就是偏的,它的终点就更值得担忧了。几十块钱的书款,不仅仅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的阅读买一份尊严。

  如今,书店大多是开架售书,大可先读后买,绝无后顾之忧;也有不少网站提供正版电子书的购买,价格比纸质书更低廉,反过来对消费者而言,拿着四五千元的高档手机,却为了省几块钱而偷偷摸摸下载盗版书来读,未免也品位大跌。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读书付钱,都是应该提倡、可以提倡、必须提倡的事情。“书非买不能读也”,此言正当其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链接》:一本复杂网络的科普必读书 2013-10-25
· 了解硅谷"前世大半生"的必读书 2013-10-18
· “读书无用论”是功利者们的座右铭 2013-09-03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 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 2013-05-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