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黑天鹅”:中国经济四大风险
2013-08-07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从近期看,中国经济至少存在下面四大风险。

  第一,房地产及其引发的系列风险。我们正处于房地产的调整过程中。火爆多年后,房地产限购等措施使得北京周边的房价,降了大约30%左右。即使这种风险不会导致整体经济的“硬着陆”,房价一旦下跌过快,也会对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冲击。从国际经验来看,因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涉及多个产业、多个领域,房地产的崩盘往往都要引起一场经济危机。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的次债危机,再到目前的欧债危机都与房地产崩盘不无关系。要防止我国房地产的泡沫继续扩大,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现在就要让房地产软着陆。认真看一看2012年下跌的所有数据,几乎都与房地产投资的下降,都与房地产的不景气有关。

  房价如果下跌过快,很多借银行贷款买房的人,就不愿意偿还贷款了,从而“断供”,这会给银行带来问题。另外,这几年地方政府近50%的财政收入靠卖地取得。一旦房地产价格暴跌,地方政府的收入就会降低,这个时候也会对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第二,企业转型的风险。中国经济出现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劳动力短缺。这两年农民工工资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内地企业正处于日本60年代、港台地区和韩国80年代大转型的时期。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大浪淘沙过程。这几年各个地方也在推动腾笼换鸟,产业升级。但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的知识准备好了没有?金融机构对企业转型中所需的大量长期资金有没有灵活的机制给予提供?劳动者能不能适应大跨度的技能变化的要求?各级政府能否快速、准确提供企业、市场、劳动力转型所需的新环境、新政策?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这次转型能否成功。

  第三,民间借贷问题引发的金融风险。在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爆发的民间借贷问题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与利率结构的先天畸形。民间借贷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渠道融资太困难,另一方面,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狭窄,而且投资回报率太低。这样,有需有求,民间借贷市场自然活跃。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家对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的限制和对利率的管制。但是,民间借贷一方面非常活跃,另一方面又很不规范,这就放大了风险。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要想吸纳更多的资本,就必须承诺更高的回报率,这样一来,等于加大了融资者的成本。一旦民间借贷的成本远远超出融资者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民间借贷模式便要出问题。不但冲击金融体系,更会引发经济社会问题的连锁反应。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2008年以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成立了很多投资公司,即投融资平台。这些投资公司往往以土地为抵押品。根据审计署的统计,地方政府到2010年已有10.7万亿的债务。这还不包括乡、镇、村一级的债务。有人估算,县以下的债务至少还有上万亿。假如把欧盟比作一个国家,把希腊比作是欧盟的一个省,那么,我国地方债务与希腊债务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是规模相似。地方政府债务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希腊不相上下。再者是借贷机制相同。希腊之所以敢借这么多债,根本的原因是还债的机制为本届政府借,未来政府还。同样,在如此短的时期里我国地方债的迅速攀升,也与这样的机制有关。最后,贷款银行的败德机制相似。把钱借给希腊的银行专业人员难道算不出来还款有问题吗?大家都知道,在欧元一体化的机制下,如果希腊债务出了问题,欧盟不得不管,否则欧元就要崩溃。中国的银行们同样也是这种心态。地方债务出了问题,中央政府一定不会坐视不管。过去几十年这种现象多次出现,政府多次救市,屡试不爽。

  当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毕竟还有与希腊不一样的地方。第一,希腊没有独立的货币。希腊使用的货币是欧元,本国不能印货币,而中国能印货币;第二,希腊的债主要用来消费,但中国主要投资基础设施,还是有一定回报的;第三,中国政府手上还有巨额国有资产。在非常严峻的时候可以卖企业,卖资产。因此,虽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很大的风险,但是目前而言这种风险还是可控的。

  政府如何向居民让利

  假定,纯属假定,在上述居民收入增加的1万亿元中,一半由政府拿,一半由企业拿。该如何进行?当然也可以是政府少拿点,企业多拿点,反之亦然。这里仅提出一个思路,供学者们参考。

  按2011年政府财政收入规模,5000亿元等于是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5%左右。过去10年,政府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0.4%,减去平均通胀率2.6%,实际增长为17.8%。如能把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降到与GDP增长同步的水平,即年增长8%,则10个百分点的增长率的减少,就等于是让出了1万亿元。也就是说,如果能保证政府的收入与GDP增长同步,甚至高一点,但不要高得太多,每年的这5000亿元就绰绰有余地让出来了。

  因此,要保证两个翻番的第一条,就是政府不过度超收,财政收入不要增长过快。财政部、税务总局的工作绩效要加上一条:在保证政府的收入时,不要收过头税。税收少了是没有完成任务,税收多了也没有完成任务,绩效评估时也要扣分。

  在具体执行上,还可以考虑如下一些措施。如,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到5000元左右;加大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目前很多小微企业是按照“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或“承包承租所得”税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其最高税率为35%,比企业所得税率高10个百分点,很不合理,可降至与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致。这不但可以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

  除此之外,未来政府在一些民生问题上的补贴也可以考虑少给企业,多给居民。例如对水电气、公交、种子、化肥等的补贴,现在更多的是补到企业头上,并没有算进居民的收入。政府花了不少钱,老百姓感觉不强烈,企业也不感激政府,还造成了价格的扭曲,吃力不讨好。如把这笔钱补进老百姓的收入中,让价格高一些,由老百姓自己来决定如何消费,消费多少。政府同样的支出,资源会得到更好的利用,百姓的收入也会提高。况且,一刀切式地补贴企业,实际上是富人受益更多,因为他们消费得更多,这很不合理。而补贴居民,可以采取贫困与低收入人群多补,中等收入人群少补,富人不补的方式。

  当然,要政府减收,或减缓增收速度,前提是政府要减支,或减缓支出的增长速度。现在新开展的民生工程越来越多,过去的民生欠账也要不断地补回,财政增收速度下降,会给政府的运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提出两个翻番,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同时,政府同时要减少开支。要加快梳理政府的支出结构,把不该花的钱,坚决地节省下来。最近温州市政府采取了措施,把行政开支减少了40%。这说明,如果措施得力,很多政府的支出是可以减下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透明度,由社会来监督。如三公经费的限时公布,使各部委与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消费有所克制。如能将政府预算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由群众在网上来监督,相信政府的支出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的。

  新教育革命的“七种武器”

  那么,网络教育2.0有什么特点呢?

  一是,教育游戏化。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为了扩大游戏的吸引力,他们对人类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并运用到游戏中去。例如,如果一个游戏无法连续45秒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要进一步改进。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一堂课45分钟,学生到后面完全走神了。因此,网络教育2.0的课一般都是十来分钟,每次仅介绍一两个概念,让听课者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上图文并茂,趣味性很强,跳出了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一个老师配上几个PPT的单调的方式。网络教育2.0还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游戏对参与者的激励方法,如对完成了多少课程的给网络勋章等。试验证明,给勋章的课程,有更多的学生去选,学得也比较好。

  二是,满十分过关。更重要的,网络教育2.0引入了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方式,随堂考试,满十分过关。以往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师一个学期上下来,期中及期末各考一次试,只要考试及格,60分以上就可以上下学期的课。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病。首先,考试中学生得到60分,甚至是90分,丢掉的那40分、10分很可能是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没有完全弄懂。勉强通过后,下学期很可能这没有弄懂的概念就成了拦路虎,几个学期下来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跟不上队了。而网络教育2.0的方式,是要求学生学完一个概念后,马上在线上考试,就跟打电子游戏一样,不把一层天的妖怪全部打死,不能上升到下一重天。在网络的考试中,不把题全部做对,不准学习下一课。由于网上教育有可以重新反复观看的优势,学生可以再看一遍,再考一次,直到完全搞懂为止。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学得更扎实,不会有人掉队。随堂考试,满十分过关,是网络教育2.0的特色之一。

  三是,个性化学习。网络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与传统的网络公开课不同,网络教育2.0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的方式。学生在网络上看视频,做题。老师在后台查看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蓝色”代表这个学生正在学校,“绿色”代表该学生已经掌握这个知识点,“红色”则代表这个学生在这一个问题上遇到了困难,过不了关。

  这样老师就利用教学评估系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通过网络的后台,可以准确跟踪不同的学生每天花多少时间在网上看学习视频,做作业,在什么地方被卡住。这种方式能密切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改进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根据知识掌握的情况,有不同的进度,也可以有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难度,学生可依照自己的步调、节奏来学习,不再被贴上“好生”与“差生”、“慢生”与“快生”的标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可汗先生曾说:“传统的教学法是非人性化的教学,30个孩子不许讲话,不许相互配合,一个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得不按同一个步调教30个学生。”他称此为“监狱型学校”。

  四是,反转式教学法。在传统的学校中,学生在校听课,回家做家庭作业。而在网络教育2.0中,因课程全在网络上,采取的是反转式教学。学生们可在家中完成知识上的学习,到学校来写作业,老师答疑解惑,与同学们交流。这样老师就能用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讨论,对遇到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与对课程内容提出创新问题的学生深入讨论。据报道,台湾新竹交通大学采取了要学生先看视频上老师录制的课堂教学,到教室来直接与老师进入讨论的方法。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地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五是,优化教育资源普及化。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师资的稀缺性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而网络教育恰好能使优秀的教师资源共享。网络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即使是在遥远的乡村学校,只要接入网络,有一定的硬件条件,就可以听全国乃至全世界几个最优秀的老师讲最好的课。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教育不但能够让最好的老师来讲课,而且还可以跳出传统的方法,由一个老师来讲一门课。由于网络课程有众多的学生听课,就可以做精,做深,每门课程都有一个专业团队来负责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可以有多个教师参与一门课的讲授。

  一门课可以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老师用不同方法来上,由学生自己选择试听谁的课。由于市场足够大,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一门课的准备之中。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吴教授是该校讲课最优秀的老师。每年都有300~400名学生选修他的课。而当他把他这门课放到自己开办的Couresa网络教育公司后,一年内在世界范围内有10万学生选修了他的这门课。他说,按原来的方式,他要250年才能教出这么多学生。

  六是,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自学习组织。网络教育2.0与传统视频公开课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学生不仅能在网上上课,还可以线下参与讨论。学生并没有脱离学校,而是在学校里更多地与教师交流,与同学讨论。这样的参与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已经成了未来教育的大趋势。

  学生中“兵教兵”能起多大作用?近年来印度教授苏伽特· 米特拉(Sugata Mitra)曾做了一系列有名的“墙中洞”实验。他在印度、尼泊尔等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村庄墙上挂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后让孩子们自由使用,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老师的干预与指导。苏伽特· 米特拉教授描述了其中一次实验的情景,第一个13岁的孩子来到机器前,动了一个触摸板,发现屏幕出现了一些变化,过了2分钟,他才明白是自己的操作使画面发生了变化,8分钟后他已经会上网了。后来他将村子里的孩子们带到电脑前,教他们上网。到夜幕降临时,已经有70个孩子会简单上网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玩电脑上,我们的下一代比我们能干得多。这些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比拼出来的。

  学生的自学习组织,不但可以在周边,在学校形成学习小组,还可以在网上形成巨大的学习互助社区。上面提出的斯坦福大学吴教授把自己的课程挂到网上后,全球有10万人在选学他的课。这10万人在网上就形成了一个网络群体,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有任何问题,在网络群体中发一个帖子,评价22分钟后,就会有人给你回复。因为这10万人中什么能人都有。这种巨大的学习社区能起的作用是在传统的学校课堂中完全起不到的。

  七是,教师作用的变化。在推广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可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因讲课只需很少的优秀教师。登录上机后,原则上可以服务无穷的人群。其他的老师岂不失业了吗?从目前实践的情况看,如网络教育2.0更为普及,未来大部分教师可能不在是讲课,而更像是一名导师或教练,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还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研究工作。还有人担心,通过网络教育,老师面授的机会少了,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少了。实际上,现在大学中本科生很多是在上大课,很难有很多机会接触老师。把听课放在网络上,学生老师到课堂来,以交流为主,反而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照、更多的启发。

  为什么各国对房地产的调控都是失败的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应该说世界上大多数的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都是失败的。不然的话美国这次也不会栽这么大的一个跟头。日本也不会因此导致出现20年经济低迷的现象。英国、爱尔兰、希腊、卡塔尔等很多国家目前还在因房地产的崩盘而苦苦挣扎。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多次绊倒在房地产这同一块石头上,隔一段时间房地产危机就又来一次。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经济学理论的缺失,是宏观调控在内容、目标、手段上的缺失所造成的。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学理论对房地产这个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对房价的调控没有系统地进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范围里。在价格指数中,仅包括了租金的变化。而在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时候,出现房价飙升,租金反而回落的现象。因中央银行、财政部等宏观部门对房价监视不够,研究不够,只有当房地产出现大问题了才采取措施,但这时往往已经积重难返,只有崩盘一条路了。

  经济理论上的缺陷在政府宏观管理中造成了极大的问题。几年前,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还在沾沾自喜,因为并没有造成美国的通货膨胀。对房价上升的忽视使他得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无风险的错误结论,终于酿成了大祸。日本央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抵消“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剧升值的影响,向市场发放了大量的货币,造成了股市与楼市价格的泡沫。但日本央行仅盯住通货膨胀的指标,认为通胀不高,宏观风险不大,最后造成了日本房地产与股市的崩盘。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给全世界政府的一个重大教训是,宏观政策不能只盯着就业,只盯着通胀。以房地产价格为主的资产价格,也应该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书店倒闭并非因不读书 消费习惯改变成主因 2013-07-15
· 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 2013-05-27
· 第18个世界读书日 各地溢书香 2013-04-25
· 世界读书日:数字化时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 全国书博会揭晓“十大读书人物” 2013-04-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