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以)高德拉特,(美)科克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你的目标是什么?”高德拉特博士的企业管理小说《目标》(The
Goal)开场不久即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对于读者而言,尽管书名已经给出了些许思维的指南,但“目标”究竟为何以及如何达到并非那么的清晰和明确。也正因由此,我们被牵引着进入了一个特定的工厂的时空里,跟随厂长罗哥思维的困惑和成长,见证工厂从危机四伏到逐步化险为夷,最终否极泰来。
实际上,这个过程正给我们带出了作者所独创的企业管理的基本法则,即约束管理法(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其管理方法的关键词是“Constraints”(制约),其理论核心在于整个系统的绩效通常总由少数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就是系统的制约因素。高德拉特博士将这一理论寓于引人入胜的小说叙说中,这让没有做过企业的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更让做企业的人感同身受收获很大。
简单地讲,高德拉特博士的约束理论是关于企业应做哪些变化,以及如何最好实现这些变化的理论。具体一些,约束理论是这样一套管理原则──帮助企业找出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实施必要的改变来消除这些障碍。显而易见,起初罗哥所领导的工厂障碍重重,既有运营方面的问题,又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既有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问题,又有制度和器物方面的问题,并且所有的问题集于一身便成为了系统性的大问题。如果理不出头绪,不能善于抓住牛鼻子,就会令人头痛和恼火。
当然,在消除障碍之前,明确目标更为重要。在论及生产制造企业时,约束理论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取得更多的利润。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有三条途径:增加产销率,减少库存,减少运营费用。这三条途径中,正如约束理论奠基者高德拉特博士所说,减少库存和减少运营费用会碰到最低减少到0的限制,而对于通过提高产销率来取得更多利润的可能性,则是无穷无尽的。这些问题恰恰是罗哥一直没有解决并且极力想要弄清楚的问题。
对于这些障碍,TOC理论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系统固有的简单性,找出制约因素,即运作中最弱的瓶颈,挖尽它的潜能;其他环节尽量迁就它、帮它松绑;发掘隐藏的产能;正确对待效率,并不要求所有人盲目追求高效率;严格控制物料的发放;在生产线上的战略性位置设立缓冲;关注物料是否畅顺流通,而并非产能是否平衡。这样可以增加有效产出,降低成本。实行TOC后,生产线上的制品库存减少,维修所需时间缩短,物料不再需要花大量时间排队,出货速度加快,而且加班和工作压力减少,也有助于提高品质。
在工厂岌岌可危之时,在钟纳启发性指导之下,罗哥先生逐步具备工厂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眼光和能力,即能够有勇气正视眼前的现实,并且很有逻辑地及精确地反思和回答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哪个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当然,他尚且能够跟下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挖掘下属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改革热情,从而为厂里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革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们最终也看到,罗哥和他的下属们先找出了制约产品的关键因素,也就是大部分产品都要经过这个设备来加工的瓶颈产能。找出后就要挖尽瓶颈的产能,也就是如何使瓶颈不浪费时间,尽可能一直进行生产。之后,就可以根据瓶颈来改变其他非瓶颈资源的作业方式,但一切得围绕着瓶颈来展开。而约束理论也认为,要提高一个系统(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如果它的投入/产出过程可以按环节或者阶段进行划分,而且一个环节的产出依赖于前面一个或多个环节的产出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最终的产出将受到系统内生产率最低的环节的限制。换言之,任何一个链条的牢固程度都取决于它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从克服该约束着手才可以更快速的步伐在短时间内显著地提高系统的产出。
当然,约束是永久存在的,如果我们强化了一个最弱的一环,另外一个较弱的一环就会成为新的最弱的环。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讨下一个约束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个新的约束。如果说这是一套应对约束的战略,我们还要进一步掌握克服约束的方法。事实上,TOC也有一套思考的方法和持续改善的程序,一如小说中罗哥及其同事们所经历的克服约束的过程。这套程序可以让人们有能力以逻辑和系统的方式回答任何想作持续改善时必会问的三个问题:要改进什么?要改进成什么?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这套程序还可概括为五大核心步骤:第一步,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第二步,最大限度利用瓶颈,即提高瓶颈利用率;第三步,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第四步,打破瓶颈,即设法把第一步中找出的瓶颈转移到别处,使它不再是企业的瓶颈;第五步,重返第一步,别让惰性成了瓶颈,即持续改善。
企业运营中总会发生形形色色的问题,就像有许多个火车头,管理者在所有环节都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而他们许多又都是“当局者迷”。因此,企业管理者通过阅读此书若能找到制约企业无法向目标挺进的因素,集中力量将其松绑,也就找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也就能够体会管理的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