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记忆取舍
2013-03-19   作者:胡艳丽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在记忆只能依靠大脑的时代,存储过去、记忆当下是最受人尊重的一种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记忆慢慢成为一种常态,结绳、书写、绘画、复制、刻录、数字化时时存储,让遗忘成为了一种例外,世界被自动设置成了记忆模式。
    通过记忆,网络可以合成一个更“真实”的你,它掘取你的照片,了解你的兴趣爱好,记录你的喜怒哀乐,知道你网络浏览轨迹,甚至知晓你去过的每一个城市,做过的一切。如果需要,网络可以合成的你“超级日记”,强行修正已经被你的大脑重新解构了的过去,已经消逝的记忆会排山倒海般地向你压来。如果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删除,如影随行,不知有多少人还可以畅所欲言、轻装前进?网络上的一切将如同现实一般拥有一层礼貌而冰冷的外壳。记忆并不止于网络,在“海陆空”全方位的数字记忆模式下,生活如同一个圆形的监狱,随处皆数据,你的一言一行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告知你的“母亲”。
    在《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一书中,大数据时代预言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向读者描绘了一个没有遗忘、没有隐私、没有未来的世界。这并不是科幻,而是一个正在被“技术”不断创造并实现着的现实。记忆被永续存盘,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由不明身份、不明目的的人提取并加以利用,无疑这样的世界并不美好,人们失去了告别过去、重新开始一段新生活的权利。曾经的政治立场、思想宣言、少年时偶尔犯下的错误,甚至是私密朋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都将被网络爬虫记取。书中的史黛西,一张发布在个人网页上的“喝醉的海盗”照片,成为她无法成为一名教师的罪证,而且将伴随她的一生,这无疑是荒谬和不公平的。
    书中探讨了应对数字化记忆与信息安全的6大对策,包括数字化节制、保护信息隐私权、建设数字隐私权基础设施、调整人类的现有认知、打造良性的信息生态、完全语境化,“旨在预防或减轻数字化记忆对信息权力与时间所构成的挑战”。例如首当其冲的“数字化节制”,即人们对上传互联网的信息有所节制,尽可能减少自己在网络上留下“蛛丝马迹”的可能;再如“打造良性信息生态”,即实行一种有意识的约束,限定什么信息能够被收集、存储,并且能被谁记忆、记忆多久。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数字行凶”,但同时又会压抑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自由;后者会在执行中因技术和权利的不对称,使“工具”变成“利器”,伤及更多的信息弱者。6种对策,在无其他措施保障的前提下施行,都透着一股“很傻很天真”的浪漫,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仍是一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良性探讨。在山重水复的数字丛林里,人们必须找到一条出路,从对过去的回望中删繁就简,用概括和梳理让过去成为“浓缩的历史”,而不是和今天扯不清、剪不断的蛛丝网。
    当我们有能力走出过去,才有精力关注当下,进而遥望未来。在书的第六部分,作者揭晓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关于遗忘的关键答案,即为信息设置一个存储期限,通过提升人与社会的觉察度、技术工具与法律支持共同结合,在记忆有用和无用之外,再提供一个具有缓冲的答案,让信息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流远。需要注意的是,这也仍是一种美好的设想,信息的沉垫累积,具有无限的商用价值和政治价值,坐在随时有可能喷发的利益火山之上,私欲将破坏一切规则,在具体操作环节有无数未知的凶险和不确定因素。由谁来掌控存储期限,是由互联网大鳄们通过一刀切的技术设定自动清除过期记忆,还是由权利享有者自由掌控,成为了一道绕不过的必答题。统一式的设计无疑让网络更有规律可循,但是否互联网中所有的信息都不值得被永远保存?如果由有意识的“人”来控制这一切,互联网会否成为分权割据的“权利”帝国?“技术与法律”能否为一切“数字”纷争提供合理有效支持?
    该书并没有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一剂关于记忆与遗忘的万能解药,在全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从长远看,更值得期待的版本应该是‘能衰退’的记忆。这模仿了我们的大脑,有时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回忆的情况。一个文件也可以随时间变得模糊和被淡化,而不是突然被删。”问题从哪里来归哪里去,一切技术的发展终要遵循从拟人、超人,到向人的自然机能回归的过程,一个最佳的网络信息状态,仍是向着模拟现实世界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的虚拟网络,虚化掉的是人性和人群里的恶,而“拟”的是人类千万年生生不息的大智慧。
    该书如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大数据时代》合并阅读,读者将会从中体会到更多关于“大数据时代”利用与遗忘的智慧,两本书互为补充,将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阐述得通透明澈,不失为相得益彰的大数据姐妹篇。同时,这两本书也是罕见的兼具思想深度和语言美感的网络趋势研究专作,在阅读中不仅能收获到智慧之美,同时也能享受到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思想之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外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2012-12-11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2012-11-23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11-22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