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盛世的历史宿命
2013-02-27   作者:禾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张宏杰
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乾隆盛世至今仍被一些人津津乐道,而张宏杰这本40万字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就是想告诉读者一个隐藏在虚伪盛世背后的真相。 
  乾隆时期的许多数据确实抓人眼球:据当代学者的估计,GDP占全球1/3,粮食产量最高达2088亿斤,财政收入最高达8000万两,此三项均创下截至乾隆朝时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
  乾隆帝长达60年的执政经历可分为两段。登基前十三年,乾隆开明豁达,注重民生,前后五次减免农民税款共计两亿两,特别是高度重视赈灾,凡此种种,确保了权力交替的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登基十三年后,乾隆执政思维陡然惊天逆转,迅速回归雍正朝刚猛、苛刻的执政风格。表面看来,乾隆朝的行政机构似乎有着较高效率。但这是基于高度集权的铁腕专制下的高效率。集权专制高效率的背后,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两极分化。在英国使臣巴罗看来,“中国没有中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因拥有财富和独立的观念,在自己的国度里举足轻重;他们的影响力和利益是不可能被朝廷视而不见的。实际上,中国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以经济学思维审视,没有中间阶层的社会,不可能生发出强大的发展内动力。 
  1776年即乾隆四十一年,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国富论》初版问世,然而,闭目塞听的清廷,却将英国使臣带来的科学设备视作“奇技淫巧”之术,依然沉迷于河清海晏的梦幻中。本来,只要乾隆帝稍稍留心向外眺望一下,中国完全可以搭上十八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快车。就因为这个“十全老人”的无知和短视,历史机遇便悄然溜走了。
  由于乾隆一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严格的控制政策,尤其对进口商品,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无奈原本期望建立贸易平衡的英国使臣团,面对高傲无知的乾隆皇帝,只能空手而归。在英国人平衡贸易的幻想最终化为泡影后,实际上已埋下了鸦片战争的伏笔。
  人口增速过快,也是乾隆时期无法解决的经济学问题。虽然乾隆时期有着可观的GDP,但在接近三亿人口的庞大基数下,粮食年人均占有量仅780斤,低于秦汉时期的985斤。《人口论》的作者马尔萨斯闻知中国“人口似乎受迫,人们习惯了靠尽可能少的食品生存”的事实后断言,“这种情况下的国家必然面临饥荒。” 
  盛极而衰,有一定历史的必然规律。缔造并努力延长盛世寿命,是任何一个民族矢志努力的历史目标。而延续盛世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必须构建一个能积极吸收外来先进经验,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机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外国人是这样读书的…… 2012-12-11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2012-11-23
· 国外名校:从“教读书”到“帮创业” 2012-11-22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