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间图书库存码洋增长近1倍
出版业“亚健康”
2013-02-20   作者:杨旭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字号

  析

  以“品”促销酿库存风险

  “烂书”成劣币驱逐好书

  销售有限,却过量生产,自然就会产生库存。而这样的生产模式似乎已经是出版界的主流,“为了刺激销售,出书品种飞涨;出书越多,滞销风险自然越大。”这个由来已久的出版怪圈,在郁椿德看来愈演愈烈。

  靠增加品种数来推动销售,极易积重难返。“传统书业的不景气是不争事实,电子阅读的冲击,国民阅读率的走低,都让选题的命中率大幅降低。”面对越来越冷淡的市场和越来越挑剔的读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谢文辉坦言,出版社只有密集发射选题,才有可能击中细分市场、激起购买欲。

  但这样的密集发射,似乎并没有让出版市场摆脱萎靡。从2005年到2011年,全国出版的图书品种数从22.25万增至36.95万,增幅为66%;在同一个时间区段,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纯销售册(张、份、盒)数,增长的幅度不到4%——也就是说,66%的品种增长,只带动不到4%的销量增加,如此悬殊的“销售有限、生产过量”,势必一路推高库存。

  开卷公司研究总监杨伟认为,由于品种太多、精力分摊,使得国内出版社质、量兼顾的初衷最终难抵量多质低的现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则把这种倾向归纳为“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利润轻社会效益、重简单出版轻文化传承”。

  这样的风气,被不少业内人士归咎于“不生不死”的出版生态。在中国,出版社的准入仍然依靠审批制,“总量规划”让出版社的数量一直维持在580家左右,市场之手基本失灵。

  正是因为这种行政福利,让不少出版社依靠“卖书号、印教材”就能活下去。这样的现象,中华书局发行部主任胡大庆见得多了,“与其费尽心力在市场拼杀,不如背靠行政壁垒好乘凉。”于是,低层次的跟风出版蔚然成风,蹭一把、捞一笔就走的短视行为让胡大庆颇为痛心,“跟风的产品经不起市场推敲,大部分只能落入无效库存的地窖里。”

  提高库存之外,这类低质图书的真正危害,还在于阻挡好书的出路。“一个市场的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好产品。但是低质图书惯常使用的低价策略,将优质图书也拖入价格战的泥潭。”谢文辉介绍,外研社的图书就经常疲于应付无休止的价格战,极大压缩了出版社的利润空间,导致没有能力生产更多更好的图书,“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出版界尤为明显。”


123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上海图书馆推出“年度阅读对账单” 2013-02-20
· “家是避风的港湾”图书朗诵会举办 2013-02-07
· 打击网络盗版意味着更多电子图书销售 2013-02-06
· 实体书店仍是图书发行最主要渠道 2013-02-05
· 法图书市场并未崩溃 2013-02-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