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读懂经济周期的第一书
2013-02-01   作者:滕泰  来源:经济参考网
分享到:
【字号

作者:滕泰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我们又都一无所有……”。
    虽诞生于100多年前,这段话却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五年前,世界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五年后,欧美经济举步维艰,救市之声不绝于耳;五年前,某国央行还为防止经济过热不断“踩刹车”,五年后,各国央行“踩油门”增加流动性之举却无法使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五年前,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夜夜不眠,金钱似乎从没有停滞的流进华尔街精英的口袋,五年后,五大投资银行悉数倒闭重组,裁员的恐怖笼罩着金融行业;五年前,中国的投资者还在欢呼股市“万点论”,五年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却已哀号遍野,并不断有“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这类嘲讽之语。五年,历史见证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而在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深切的感受到乐观、贪婪、不安、怀疑、担忧、恐惧、悲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的经济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未来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宏观经济的研究者,投行经济学家和资本市场的亲历者,笔者从多个角度深刻地体会着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带来的冲击:一方面作为投行经济学家要通过多维度宏微观指标的监测,对下一个阶段的经济走势做出自己的预测;另一方面要把这种预测转换为对股票市场、债券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与大宗商品市场等的具体投资策略;同时作为中央政府某些决策部门的专家库成员,还要在决策咨询会上提出具体的决策建议。事实上,无论对投资者建言,还是对国家经济决策者建言,其责任都是极其沉重的。如今五年多过去,回首每个阶段所做的预测和政策建议,无论是被实践验证的还是没有被验证的,无论是被政府采纳的还是没有被采纳的,都变得格外有意义,因为这事关方法论、认识论和逻辑的问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的预测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008年初,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我强烈地感觉到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秩序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带着对次贷危机的一线体验,笔者结束了在美国沃顿商学院的访问学者历程,踏上了回国之路。回国之初,笔者感到国内对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于2008年1月撰文指出“次贷危机将导致美国25年来借贷消费增长模式的终结和全球资本市场五年牛市的拐点”。08年9月雷曼倒闭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中国自然也未能幸免,这直接导致了两个月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09年初,国内舆论对经济前景一片悲观,笔者最早提出《中国经济已然触底,通缩与资产泡沫并存》--正是这篇研究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使我后来多次受邀参加央行、发改委、国务院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决策部门的会议,甚至总理召开的专家咨询会,从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以市场派学者的身份参与政策决策。事实证明,我国GDP增速的确在2009年一季度见底回升,与此同时PPI和CPI继续低位运行,上证指数由年初的1800点最高上涨至3400点,而房地产价格自2009年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上涨--笔者在文中的三个判断全部得到验证。2010年,在全国一片“通胀来了”的恐惧声中,笔者出版《滕泰透视通胀》一书,提出了“通胀可怕,通胀恐惧更可怕,非理性通胀恐惧造成的政策超调最可怕”的观点,果然中国的CPI涨幅也如笔者所言开始回落直至今年2%-3%左右。然而不幸的是,对通胀的非理性恐惧以及由此引发的政策超调也让中国经济陷入低迷。
    多年来,作为唯一多次应邀参加中南海问策的70后学者,笔者每一次参加决策咨询会都认真调查研究,精心准备,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被决策层采纳。而当面对各种传统学术思想竞争,甚至感受到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思想一时无法撼动时,又深深地感到影响力的微薄,多次让可能的正确决策失之交臂,或让那些操作难度极大的正确建议束之高阁。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宝贵的经历却使得笔者能够从更高的决策角度更全面地看待中国经济的问题,并更加孜孜不倦地探索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之道。
    在笔者看来,国家的国力要强盛,民众的资产要增值,就必须摆脱对计划经济、鸟笼经济、凯恩斯主义、或货币学派的生搬硬套,而需要从供给学派入手,从财富创造的源泉入手,通过制度改革、技术创新,实现从“库兹涅夫增长”到“熊彼得增长”和“斯密增长”模式的转变,通过减税、反垄断、放松管制、民营化、自由化等方法,让资本、技术、人口、资源、和制度等一切制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笔者不仅写了大量政策评论文章,还先后出版了《新财富论》、《财富的觉醒》等著作,对财富的创造、流动和分配进行阐述,并系统地提出“软财富战略”。而要让决策者真正理解并重视金融和资本市场,让投资者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尤其要让决策者破除对资本市场的偏见,恐怕要一代现代学者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直到有一天决策者能够告别传统政治经济学带给他们的阴影。
    2012年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结果世界依然安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却十年涨幅为零。然而,笔者却坚信,这既是悲剧的结束,也是希望的新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自由化等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势必使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书中收录了笔者自2008年以来的代表性评论文章和近期最新研究成果,分为“改革”、“周期与增长”、“物价”、“对外开放”、“资本市场”、“楼市、黄金、大宗商品”、“未来展望”等七个部分,不求给中国经济开出万灵药,只希望与读者分享笔者在过去五年中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一些研究经验、教训、感触以及参与高层决策的一些体验,也希望书中提出的对股市、房地产和大宗商品的见解和研究方法可供读者借鉴,并帮助投资者认识经济周期,以及周期不同阶段各种资产价格的涨跌规律,从而有利于实现自己财富和资产更快地增值。站在新的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起点,本书第七部分也结合上一轮周期的经验,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走向、物价、房价、黄金价格、股票、PE等资产市场的走势以及未来的风险和收益做出了预测,供读者参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