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节”吸引数十万人参与
2012-10-08   作者:黄纯一  来源:文汇报
 
【字号

  引言

  9月22日和23日,美国国家图书节在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迎来了它的12岁生日。2001年,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开创了这个全国性图书节,此后一直由美国国会图书馆组织举办。

  今年图书节的主题是“塑造美国之书”。所选书单除了经典文学作品以外,将许多通俗文学和非文学类书籍也包括在内。如本杰明·斯波克的《育儿常识》(1946)并非一部普通的育儿书,该书改变了许多美国人的育儿理念,导致整个社会开始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而由波士顿妇女健康图书协会编撰的《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1971)一书则不是简单地讲女性的身体,而几乎是女性意识全面解放的入门书。

  有专家评论说,书单体现出的是一个“美国精神”如何形成的过程,这些书每一代人都会阅读,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被替代。

  吸引未来的读者

  22日,一个温暖而略为闷热的华盛顿的午后,詹姆斯·比林顿慢慢走上讲述家庭故事的舞台。比林顿正在朗读一本由莫里斯·桑达克所著、具有开创性的儿童书《野兽家园》。他穿着衬衣系着领带,披一件夹克,坐在一张超大的卡通红椅子里。谁能想到,除了国会图书馆馆长这个头衔之外,比林顿还是国家图书节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比林顿努力把图书节打造成孩子们的节日,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书本对于国家民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信念。“这些孩子刚刚开始学习阅读,培养他们的兴趣非常重要,”国会图书馆发言人兼国家图书节项目经理珍妮弗·加文说,“他们都是未来的读者。”比林顿称,图书节上为孩子们准备的节目每年都在增加。加文表示赞同,她以去年由赞助商提供的家庭故事舞台为例:“图书节三分之一的活动都是专门为引起孩子阅读兴趣而准备的。”她说,“有人朗读,有人表演,这样的舞台是为了吸引那些年龄最小的孩子。”

  今年的国家图书节共设有历史传记区、诗歌散文区、青少年读物区、图书特卖区等数个展区。此外还特别开辟了美国各州展区,供各州的州立图书馆向读者介绍当地的知名作家及其作品。共有数十位畅销书作家的签名会及读者见面会。一百多位作家、插画家、诗人都将现身活动现场,分别参与儿童组、少年组、小说组、历史传记组、当代生活组、诗文组、科幻小说和图形小说的活动。

  这一天,儿童小说作家R·L·斯坦出现在会场,推理小说作家帕特里夏·康维尔和歌手吉尔也一同现身。当普利策获奖者朱诺·迪亚兹来到现场时,粉丝们如同看到了最新苹果产品的苹果迷们一般,狂热地欢迎他们喜爱的作家。

  图书节上至少出现过10个普利策奖获得者,图书主题的范围从夜间忍者一直到林登·约翰逊总统,包罗万象,主办方称希望尽可能地将这项活动举办得老少咸宜。歌手和词曲作者吉尔向读者们讲述她无家可归的经历。围绕着美国桂冠诗人菲利普·莱文的人群中时不时爆发出笑声,诗人正在描绘他对酒的热爱:“我记得有一次有人在我的酒里偷偷加了些酸橙汁,我想,这杜松子酒好奇怪!岁月并不让你更聪明,它让你变慢。”

  名人出场粉丝多

  28岁的埃里卡·德雷顿凌晨3点45分便出门了,以便能够从纽约赶来参加图书节。上午10点45分,已至少有100人在排队等候《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的签售会。徳雷顿一边用iPhone5听着音乐,一边排着队,她表示能来这儿很高兴,并列举出了一个她所希望签售的作家长名单。面对如此丰富的节目,观众们也有难题,过于拥挤的人群使人们即使在签售会现场也看不见自己心爱的作家,小男孩尼古拉斯·奈特便被家人委派解决这个难题。他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美元,前往R·L·斯坦的签售会替父母及弟妹参加签售,尼古拉斯说,他爱读斯坦的书,因为“总有一个扭转的结局”。

  图书节还邀请了奥巴马竞选海报的制作人拉斐尔·洛佩兹,他也是美国国家图书节正式海报的制作者。艺术家在两天的图书日中全程展示他创作图书插画的过程。

  一些特别活动也在图书节期间举办,例如由国会图书馆和芝加哥地区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影响了我一辈子的书”写作比赛,主要对象是五、六年级的孩子们。这项比赛是2012年芝加哥地方图书馆“梦想大阅读”活动的一部分,获奖者名单在第十二届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节期间揭晓。

  阅读改变了生活

  比林顿认为,国家图书节已经成为一个不同寻常的阅读庆典。他说:“阅读是一生之事,因此我们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国家图书节为人们提供了解阅读如何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机会。”与国会图书馆今年的展览“塑造美国的88本书”相呼应,今年图书节的主题便是“塑造美国之书”。这份书单由图书馆馆长和馆员们费尽心思为读者选出。图书馆在官方网站中介绍说:“这些书本不仅对美国人的生活,实际上对美国国家的形成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其中的某些书曾引起争议甚至嘲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书本的观点塑造了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世界对美国的看法。”

  “塑造美国之书”包括26本1950年至今、35本从1900年到1950年、15本1850年到1900年、6本从1800年到1850年,以及9本1800年以前出版的书。最早出版的一本书是175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关于电的实验和观测》,出版时间最近的一本则是塞萨尔·查韦斯的《塞萨尔·查韦斯语录》(2002),作者是美国农场工会创始人,凭借其善于沟通、演讲的能力为农场工人争取到了更好的工作条件。

  书单中的体裁种类更是包罗万象,包括诗歌、小说、纪实文学、戏剧、科学著作、词典、食谱以及儿童读物等等。文学作品依然占据相当地位,不乏享誉世界的名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晓东认为,这份书单其实是21世纪的美国人重新阐释的从各个层面影响了美国历史和美国人自我想象与认同的经典书籍,借用美国思想家理查德·罗蒂的理解,其中塑造了美国人的那些文学类经典“并不旨在准确地再现现实,而是企图塑造一种精神认同”。也就是在一个个所谓的“美国故事”中,讲述美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文学经典的标准“规定了一生的阅读的范围”。“而制定标准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年轻人去哪里寻求激情和希望。这些文学与永恒、知识和稳定毫无关系,却与未来和希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世界抗争,并坚信此生有超乎想象的意义”(理查德·罗蒂《筑就我们的国家》第102页)。这就是塑造了美国人的文学经典的意义。

  至于这些文学经典究竟怎样具体塑造了美国人,吴晓东教授认为不妨看看美国学者菲力浦·扬的说法。菲力浦·扬曾经认为,一切美国故事里最伟大的主题是:天真遇上经验,讲天真的美国人怎样走到外面的世界,怎样遇见与天真完全不同的东西,怎样在路上被打倒了,从此以后便很难再让自己回复原状。就88本书中的文学作品来说,从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1940),一直到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都是关于这个文学主题的变奏。其中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在塑造美国形象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学地位。海明威最赞赏的作家正是马克·吐温,他称“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马克·吐温的一本书,叫做《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最好的一本书,一切美国文学创作都从这本书来。在这以前没有什么东西,打它以后的东西没有这么好”。

  不拘一格选好书

  《华盛顿邮报》记者迈克尔·德达则注意到此次展览不拘一格的方面。他说令人高兴的是,书单没有重复大家都熟悉的高端文化,反而将食谱《烹饪之乐》(伊尔马·隆鲍尔,1931)、教科书《新英格兰识字课本》(1802)、推理小说《红色收获》(达希尔·哈米特,1929)、科幻小说《华氏451》(雷·布莱伯利,1953)以及政治书籍《联邦党人文集》(1787)都列入在内。

  确实,除了经典文学作品以外,引人注目的是书单也将许多通俗文学和非文学类书籍包括在内。儿童文学有苏斯博士《戴帽子的猫》(1957)、E.B.怀特《夏洛的网》(1952)、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家园》(1963)等等;科学著作有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1962)、卡尔·萨根《宇宙》(1987)等等,后者是畅销一时的科普著作。萨根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文笔向大众传递科学的历史和美妙,读者可通过该书一窥其关于人类意义的思考。还有一些记录了美国历史的著作,如迪·布朗《魂归伤膝谷》(1970)。很少有美国人知道印第安人所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细节,直到该著作问世。布朗的材料来源多样,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珍贵记录。

  对此,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曲卫国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这些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书在美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书单很符合美国人的特点,将人生的各个层面和组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考虑之中。如本杰明·斯波克的《育儿常识》(1946)并非一部普通的育儿书,该书改变了许多美国人的育儿理念,孩子的个性和情感开始得到尊重。而由波士顿妇女健康图书协会编撰的《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1971)一书则不是简单地讲女性的身体,而几乎是女性意识全面解放的入门书。《乐队继续演奏》(1987)则为改变人们对艾滋病的偏见起了关键作用。

  曲卫国教授认为,即使是书单上的文学作品,它们的选择角度也是如此,并不完全看文学价值,而是看文学作品的覆盖面和这些作品出版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比如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987),凭借这个基于内战时期一个逃脱的奴隶悲惨经历的小说,作者于1988年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种将人生的各个层面都照顾到,认为生活的各方面都会对思想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态度,如果说有什么依据的话,曲卫国教授认为哲学家列斐伏尔所提出的日常生活哲学也许可以看作是理论依据之一,而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某种实用主义。他说,看了这些书以后对美国社会的形成会有全方位的具体、生动的了解,这种阅读除了思辨,更有实实在在的体验。

  这份6月公布的书单展览将持续到图书节结束之后。加文说他们准备将今年和明年图书节的注意力都放到书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传递信息方式这一主题上来。“塑造美国之书”展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她说:“我们要做的是让人们回想自己阅读过的书本,然后发现它们对美国历史、重大事件、政策制定、社会潮流甚至他们自己的生活的影响。”

  比林顿说:“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选的不是"最好的美国图书",尽管其中许多书都符合这一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份书单试图在国内点燃一场关于那些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的书的热烈讨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表示,书单所体现出的是一个“美国精神”如何形成的过程,对于一个民族精神素质的养成,一定有为数不少的书本在发生作用,而且这些书一定是每一代人都会阅读,不会因为时代变迁或者意识形态转换而被替代。

  新闻链接:美国国家图书节

  美国国家图书节是一项鼓励公民培养读书兴趣的公益活动,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商业赞助,如Target,AT&T基金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对本报记者说,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国家图书节与在纽约举办的美国图书博览会有所不同,后者目的在于促进出版业和书店以及图书馆之间的互动,还有来自世界各国希望引进美国图书版权的出版商参加,普通读者虽然也可以进入参观,但是并不能当场买书。出版社在博览会上举办的活动,比如邀请作者签售,新闻发布会,作家朗读会等等,面对的主体还是媒体和出版社,以及少量读者,属于专业性的行业展销会,类似车展或者房地产展销会。国家图书节则面向普通读者,完全开放性质,国际出版商基本上不参与。

  国家图书节之所以受到各界重视是基于出版业发展前景难以预料这个事实。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司法部提起民事反垄断诉讼,指控苹果公司和五大出版社私下协定电子书固定价格。司法部称,这个秘密协定是为了防止网上零售商(亚马逊)以低价竞争电子书市场。《华尔街日报》对这起诉讼总结道:“这证明出版业正经历印刷书籍被电子书籍替代的痛苦转变,因此出版商想要继续自己守门人的角色,并确保电子书是有利可图的。”图书出版的固有模式可能被打破,这样一来,培养年轻的读者便更为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 《读书很好》:读懂香港,乃至中国 2012-07-17
· 新华读书“六月十大好书”揭榜 2012-07-09
· 《读书很好》 2012-07-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