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文化,生态,经济价值融合起来
评《回归价值:中国问题、制度与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
2012-08-28   作者:潘启雯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作者:高炽海
出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30多年来,以“进步”为名的发展机器始终是个难以阻挡的庞然大物,很多人都看到了其不可逆转的前进步伐,但也有人——例如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高炽海就怀疑“忽略区域”的平衡发展之后它的最终方向,并看到千千万万人因为不经意间衣服下摆被这部机器的齿轮钩住而“被发展”了。
  高炽海长期跟踪研究区域发展战略、空间战略及其构建,曾主持过许多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如皖江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示范区江南新区总体战略规划、四川省武胜县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旅游区区域发展战略与模式研究等。他的新著《回归价值——中国问题、制度与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
  虽然是从“地方”视角观察和探讨中国的现实问题,但其从“发展”、“财富”、“价值”、“模式”、“房产”、“增长”、“土地”、“制度”、“改革”、“方法”等多个与民生问题相关的热门话题切入,不仅全面系统,且颇有新意和深度。因为作者深知,“中国所有地方的发展已经同质化,可以归结为"投资——增长模式",即政府主导、GDP导向、工业思维、土地财政。这是现实,困顿且不正常。”也许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前行的脚步太过匆忙,以至于我们无暇回望。但无论如何,有意或无意的躲闪及回避,肯定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毕竟,我们没有漠视现实的权力。
  中国区域经济的崛起,几乎没有充足的理论、制度与技术进步等前提性准备,其制胜法宝仅仅是无畏的勇气。这决定了崛起首先是以“破坏性力量的灰色姿态”开局。以土地财政为例,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观点(尤其是社会舆论)认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土地财政的获益者”。高炽海研究得出的结论却与这样的观点相左——“土地财政没有赢家”。照他的分析,社会因高企的房价付出了高昂的长期财务成本,承担了土地引致的国家风险,承担了财富随时失去的危险,是最大的失败者;地方政府陷入了土地依赖和财务陷阱,这是在政府经营城市与买卖土地的角色错位下的必然的结果,并非赢家。某些官员因贪腐、因政绩而短期获利,某些开发商因土地财政留出的权钱交易空间而短期获利,但从长期来看,又何尝不都是“失败者”呢?
  高炽海毫不避讳地指出:“分税制与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结合是土地财政形成的制度性原因。”众所周知,分税制使得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形成了广开财路、减少公共服务、依赖转移支付等行为模式。而现行的土地制度创造了巨大的政府权力空间,地方政府成为土地利益的代言人和享有者,以交换税收关系的逆转。为土地财政成型而服务的土地交易卖方垄断管制体系、“地方投融资平台+土地收益权质押+政府财政担保”这一组织形式、“经营城市”的观念和理论准备,在过去10多年中逐渐成型,一些地方政府彻底沦为“做买卖”的公司:公共职能和经营职能集于一身,裁判员兼运动员,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角色错位,职能扭曲”。
  这或者可以很好地说明,包括“分税制”和“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在内的任何制度都是博弈的结果,是博弈的参加者们选择的结果,是折中的、调和的产物,因此,评价任何经济或者社会政治制度并不存在着先验的、普遍的标准,因此不能单纯地用好或者坏来判断,而只能说这些制度合适或不合适。由此,制度的不断革新和完善显得尤为可贵。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也是高炽海重点着墨探讨的核心话题。然而,他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和转型,实质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产权制度问题——当可以“压榨”要素时,就无需再向技术或管理要效益。中国的人力资本产权和资本产权都存在缺陷,而土地产权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制度变革是根本”,人的所有行为都有特定的制度背景。涉及区域发展的制度变革,不是要不要分税制的问题,而是涉及整体财税结构;也不是“土地私有化”这么简单,而是如何以一个制度系统,形成农民、市民、政府三个主体利益共容,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类产业利益共容,城市、近郊、乡村三类区域利益共容,当代与后代两种代际利益共容。对此,作者的态度并不悲观,因为“我们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和机会,虽然时间窗口也许并不长”。
  区域发展失衡和民众利益往往得不到真正的保障,是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软肋”。为解决区域发展为了谁、为了什么这两大问题,《回归价值》在深究了发展、目的、自由、效率、公平,以及GDP究竟应该指向什么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个值得称道的理论建构,即“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其核心发展框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区域发展观念上,建立以系统平衡替代物质至上、以长远替代短视、以总体利益共容替代局部利益倾斜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相统一的综合价值;在发展结果上追求总体财富,属于区域所有民众和代际的,以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生态资本为形式的总体财富;发展主体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区域内工作、生活的所有人,不设置制度性的本、外地以及阶层歧视。第二,在区域发展源泉上,关注要素禀赋和交易两个基本源泉,区域发展主体的一切行为,政策、规划、产业、经营、开发,如果建立在促进要素禀赋的发现和价值转化、要素的提升、交易的深化上,就能实现区域发展;反之,也许会有增长、有GDP数字的变化,但不会有发展,因为其背离了发展的目的和内涵。
  高炽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回归价值,但不是重复过往”、以不厌其烦的方式凸显“制度革新”的极端重要性,但“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并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包容性增长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新型工业化理论”,也不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在“区域”概念上的简单嫁接,其提出的整体理性,实际意味着“以价值、要素、交易、市场、产权为关键词,重新认识区域发展的源泉和手段,将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统一起来,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广域地看待要素禀赋并以此作为区域产业构建和产品化的导向,提升要素能级和结构,改变区域价值能级,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回归公共服务,并巧妙地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包容性增长"等技术视角寓于区域价值视角之中。”
  高炽海的系列分析和建议,特别是“区域综合价值发展模式”思路,让人隐约感觉到中国整体和局部经济环境既有不可预知的一面,又有前景广大的一面。但我们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认准了方法和方向的基础上,中国各个区域的社会和制度改革,如能从细节和区域发展模式中获得制度性改革的试点突破,最终便能实现经济与社会均衡、持续和综合的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马蔚华巴曙松谈金融与读书 2012-08-21
· 【读书】贵金属的价值 2012-08-08
· 《读书很好》:读懂香港,乃至中国 2012-07-17
· 新华读书“六月十大好书”揭榜 2012-07-09
· 《读书很好》 2012-07-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