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对话》 作者:[美]科里·帕特森等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不要以为所谓“关键对话”,就只是政界、军界、商界大人物就重大命题开展的磋商,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关键对话。《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一书为此给出的界定是,关键对话就是对话双方观点存在很大差距且彼此情绪激动、谈崩风险很大的对话。那些对话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很可能严重影响人们的家庭关系、职场环境、心理健康。
尽管关键谈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们在面对它时却时常退缩,这是因为我们担心直接面对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很显然,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很可能让主动选择逃避的一方陷入更大被动。还有一些人尽管硬着头皮参与了关键对话全程,却不出意料地把事情谈崩了。容易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关键谈话场景包括:跟另一方说“分手”、不得不向你十分讨厌的同事或上级求助、让朋友还钱、指出领导一些步骤的做法、让室友搬走、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子女、指控伴侣出轨或家庭暴力、受命与将被除名的同事或下属谈话等等。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一书通过分析擅长与他人对话的高手的相关案例,进而归纳指出,在和他人展开充满风险、富有争议和令人情绪激动的对话时,首先要确保实现信息的自由交流,为此应当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氛围,让双方逐渐建立起更多的共识。如果另一方尚未能较快的理解到你正在设法推动积极对话,你还应该帮助其从激动情绪和富有攻击性的表达方式中走出来。
为了保证上段所述的局面实现,你需要首先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出过去让自己陷入沟通困境的不良沟通习惯,如争辩不休、沉默不语、自以为是。转向你参与或启动对话的真实目的,将注意力转到对自己目的的准确阐发之上。接下来,你要学会识别关键对话,一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对对方发出积极对话的信号,确保对方感觉到对话是紧紧围绕你所说的目的并且是安全的。当你感到对方和你的目的不一致时,则应暂停充满争议的对话内容,关注对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创建共同目的。
当然,要想驾驭关键对话,最重要的就是驾驭自己的情绪,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能协助或推动对方控制情绪。这本书就此提出的建议是,应设法放慢对话节奏,然后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
首先,要停止可能激化对话情绪的做法,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思考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行为背后的感受(什么情绪导致作出这种行为)、感受背后的想法、想法背后的事实(相关想法与事实有无出入)。应留意自己的想法中,有无常见的“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大反派想法”(问题都是你造成的)、“无助者想法”(这事儿怎么做都做不好)。
其次,要通过经常性的练习,让自己掌握消除上述做法的方法。再次,从事实出发,先做出试探表述,努力让对方理解你交流的意愿。第四,通过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主动引导等方法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看法,并逐渐缩小双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