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猜对了开头 却猜不到结局
2012-05-04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欧债危机》
作者:张志前 喇绍华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德国、法国在援助债务国问题上“不积极”并非“见死不救”,而是意在利用危机,“逼”问题国进行经济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缩小与核心国的差距,巩固单一货币区的经济基础,维护欧元区长期稳定。
  欧元出现之初就存在缺陷,这一点许多经济学家都看到了。政治家们希望在欧盟的框架内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没想到的是欧债危机来得如此之快,如此迅猛,这让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都始料不及。欧元区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联盟。在这个经济联盟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说了算。解决欧元区的问题,不仅需要经济学家们的智慧,同时还要靠政治家们的魄力。如果各国政治家们在财政政策等问题上达不成共识,那么再好的智慧和办法也将无法实现。
  因此,欧债危机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但不论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主要功能还是对已经发生的现象提供解释,尚不具备准确预知未来的能力。欧债问题的走势取决于诸多变量,包括希腊等债务国能否有效紧缩财政并实现经济增长,德国在国内政治压力下能否持续向债务国提供援助,欧元区“单一货币、不同财政”的缺陷能否得到弥补,成员国经济能否走向趋同,欧洲央行政策能否更为灵活,希腊等国的债务减记是否会引发金融市场严重动荡等。每一个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欧债问题的走势,每一个问题都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而且还可能有意料不到的事件发生,比如希腊的“公投事件”,未来也很难排除再次发生类似的“意外”。
  欧债问题的不确定性并非意味着我们无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而是提醒我们,研究欧债问题不要过度拘泥于细节,而要从基本面分析。债务危机爆发后,欧洲举行了系列的双边、多边峰会,不时推出各种应对方案,而对债务问题的研究也大量用在对这些方案的分析上。随着危机的恶化,欧洲推出的方案也越来越复杂。比如在欧元区2011年10月26日峰会上,各国达成多项协议,但在具体落实上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说日后再具体磋商,研究起来困难重重。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似乎可以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欧洲要搞出这么多模糊不清的方案出来?解决债务问题的简单方案并非没有。比如欧洲央行通过“量化宽松”向市场发出明确的干预债市信号、欧元区发行统一的“欧元债券”、欧元区为希腊等国债务提供担保等,都是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也许与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德国人做事认真在全球有名,有人甚至认为,德国人过于死板,不善于随机应变、不灵活。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就是德国人的较真和死板,甚至是迂腐。去德国旅游,导游经常会给游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老头早上出去买菜,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红灯,一直等到很晚也不过马路。后来老太太出来找到他,才把他带回了家,原来是这个红绿灯坏了。可能正是由于德国人有这样的性格,所以欧洲中央银行选择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在发生欧债危机之后,欧洲央行坚守保持货币稳定的职责,而不像美国那样采取印发钞票的办法来解决。
  其实,如果把欧元区看做一个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实际属于内债。内债不算债,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过内债危机的国家。解决内债的办法就是央行买国债,说白了就是印钞票,用通货膨胀的办法解决。之所以会出现欧债危机,主要是各国达不成一致意见。欧洲人舍“简”求“繁”并非复杂的方案更为有效,而是因为简单有效的方案无法达成一致,这也并不是说复杂的方案效果肯定不如简单的效果好,只不过是因为内部分歧大,相互妥协或者刻意回避的结果。2011年12月欧盟峰会召开,各国政府领导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但是,同样由于各国有各国的利益,虽然欧盟27个成员国中的23个成员国在会上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达成了折中版的欧盟新条约,但欧盟峰会并未解决根本的偿付危机问题,而市场最关心的“最后贷款人”、“欧元区共同债券”等核心问题也并未触及。
  英国认为加强欧元区财政一体化不符合英国的利益。所以,即便不对方案的每个细枝末节都仔细研究,也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方案是无法化解危机的,市场对欧盟的各种版本研读后得出的结论大多也都是如此。虽然欧债危机发展的具体轨迹难以预测,但从基本面看,一些大的走势还是可以分析讨论的。一个是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需要欧盟在深层次上做出调整,如南欧国家需要通过改革福利体制提升竞争力、欧元区机制缺陷需要弥补、成员国间经济必须趋同等,这些都非短期内能够完成。在这一基础上,欧盟能推出的所有方案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债务问题必将长期存在,且不能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很多原先看似没有问题的国家,也将逐步加入债务危机的行列。同时,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危机将难以避免,新一轮的降级潮已经不可避免。政府已经被选票绑架,过于严厉的紧缩措施会掀起更大的国内社会和政治动荡,尽管欧洲稳定机制(ESM)运作时间有所提前,但也要等到2012年7月生效,估计一些金融机构等不到救火部队救援火已经越烧越大了。随着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常规融资来源供应会越来越少,未来融资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在债市融资已经饱和的情况下,银行业与主权债务之间将形成极大的融资竞争,全球金融体系将面临新一轮融资的考验。
  但是,我们也不应对欧元区的未来过分悲观。任何放弃欧元、重回本国货币的做法,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强迫,都将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巨大倒退。欧元区国家将因此丧失建立经济货币联盟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和收益,包括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低利率、低通胀、汇率损失消除、贸易促进等,并且在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无法从中获得收益和补偿。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已认识到,只有加深一体化、改善经济治理才能走出危机。随着危机恶化,欧元区紧迫感增强,经济、财政政策整合力度加大。德国、法国在援助债务国问题上“不积极”并非“见死不救”,而是意在利用危机,“逼”问题国进行经济改革,提升自身竞争力,缩小与核心国的差距,巩固单一货币区的经济基础,维护欧元区长期稳定。希腊等弱小国家的民众也会意识到,采取紧缩的政策对国家经济长远发展有利,只是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游行和示威运动为国家争取更多的援助,博得更多国家的同情。在欧债危机继续深化的过程中,各国的认识和思想将逐步统一,距离达成共识的时间将越来越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书摘]无意识行为 2012-05-03
· [书摘]为潜念付出的四大代价 2012-05-03
· [书摘]《太阳景气经济学》 2012-05-02
· [书摘]城市化红利和中国农民工问题 2012-04-26
· [书摘]马克•扎克伯格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2012-04-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