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基因
2012-02-13   作者:郑磊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文明》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出版:中信出版社
  2011年,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此前这一位置被日本占据。日本和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讲,都属于“东方”地理范畴。而自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经济中心西移,美国至今仍代表世界文明的最高水平,则是世人共知的事实。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却在《文明》中提出了一个论题:“西方主宰世界的500年已接近尾声”。
  如果说“西方文明主宰世界已接近尾声”还有一定的道理,但断言东方文明将结束西方文明,就近乎荒诞。这个“尾声”很可能是个长尾,继续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从公元1500年开始算起,文明开始西移,先是欧洲,接着美洲,到目前为止,美国成为西方文明的巅峰代表。可以预期,文明的迁移还将继续进行,地球是圆的,接着我们将迎来环太平洋文明时代。如不出意外,中、美将构成未来一段时期的两大文明中枢。
  笔者相信,与文明的迁移方向和路径一样,继承性是根本特点。未来的文明必然要在吸取西方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尼尔·弗格森在《文明》一书中想解析的正是西方文明的基因。他从竞争、科学、财产权、医药、消费、宗教信仰和工作伦理等几方面梳理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别。作者认为这些是一系列的体制革新。笔者将其归纳为竞争、产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全球化贸易以及有利于储蓄和勤奋工作的宗教信仰。关于产权、科技、贸易对世界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讨论已汗牛充栋,对此异议很少。作者从竞争和宗教信仰这两个方面对文明发展的分析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对于曾经领先世界的亚洲农业文明为何逐渐没落而被欧洲的商业和工业文明取代,尼尔·弗格森认为,亚洲各国之间差异性较大,国家之间体现为征服和臣服关系,形成大一统的国家,稳定性较高,缺乏来自外部的改革动力。而欧洲的国家之间情况接近,处于割据状态,形成多个君主制国家或共和国,其内部又分割为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促进了相互的交流,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推动了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他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交换思想、参效体制,不同文明在接触中可以实现并存,甚至相互融合。
  尼尔·弗格森对宗教信仰在西方文明中的作用分析非常有创见。为什么西方在近500年里将大部分亚洲国家远远抛在后面,作者敏锐地指出,所谓“西方”,远远不是一个地理范畴,而是一套标准、行为和机制。西方文明也有其精神核心,这就是基督教,具体地说,是新教,其伦理强调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使命,马丁 ·路德更是将其作为不仅有益于个人而且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新教伦理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是国家繁荣的基石。这种观点认为,基督新教徒比天主教徒更注重实效工作。
  日本作为东方国家,自从明治维新开始,伴随着向西方学习过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有一个例子是作为文明引擎的北美与南美的差距。最大区别不是黄金、石油等资源的储量,也不是因为科技和贸易,西班牙人早在1500年就参与了全球贸易,确切地说,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念的不同——关于人民如何管理自己的思想。作者指出,民主是建筑大厦的拱顶石,法治才是大厦的根基。
  文明是人类财富的总和,它是一个复合的体系,是由众多交互因子组成的非对称的集体。它行走在有序和无序之间,处于“混乱的边缘”的状态。这样的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运转平稳,并能够持续地进行自我调节应变。但它也有出现危机的时候,一个细微的扰动就可能让它从良性的平衡状态滑向沦落消亡。正如一颗沙粒也能造成一座稳定的沙塔的坍塌。当今的时代,物质财富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现在继续发展却遭遇瓶颈,时代呼唤历史性变革。尼尔·弗格森告诉我们,历史变革并非以渐进的方式来临。历史由临界点组成,充满了非线性结果和随机行为,但愿能以文明和保护文明的方式进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1411,中西文明中的量变 2012-01-14
· 中国将遭遇“文明高墙”挑战 2011-12-12
· 五粮液:千万元捐赠生态文明促进基金 2011-11-25
· 精神卫生法不能不文明 2011-07-13
· 税务总局发文明确企业年金征税问题 2011-02-1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