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科技的本源之门
2012-01-05   作者:谌毅兵  来源:光明网
 
【字号

作 者:(美)凯文·凯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人们普遍的认识中,科技是人类的发明,是人类的专利。然而事实远非如此。除了人类之外,动物界其实也有着很多带有技术或技术含量的行为、产品,只是往往被人类忽略了而已。以此推论,在地球上,技术的产生和演变已经经历了40亿年之久。这是《科技想要什么》指出的观点之一。
  回到人类所界定的技术,其发展与人类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推动着科技的发明、发展和运用,科技又反过来造福于人类(也时刻威胁着人类),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似乎纠缠不清。人类对科技可谓是又好又怕。
  不过,凯文·凯利对科技有着鲜明、截然不同的观点,《科技想要什么》以通俗而非纯学术的方式展开叙述,并给予了读者诸多的答案。而这些,也正是本书价值的与众不同之处。
  凯文·凯利有着丰富多彩的阅历、特立独行的科技认知。年轻时多年的国际游历,职业生涯和科技的深切联系,造就了他独特的科技观。在他看来,在科技40亿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元素”而非“技术”才能真正准确地界定、表达出“科技”的含义和本源。
  一个共同的认识是,科技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科技只是人的产物,是工具。人可以,并且应当驾驭科技。但凯文·凯利认为,科技与人类共同进化。被他称为“技术元素”的科技力量,并不是晚近数百年、几千年的产物,而是伴随着生命演化数十亿年的整个过程。在这个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凯文.凯利赋予了科技更多的元素、特质、意义、善与美甚至生命。
  作者以史诗般的叙述展开对人类与科技关系的寻根之旅。从远古到当代,从乡野到城市,作者从“我的疑惑”开始,“发明我们自己”,倾听科技之声……探寻“科技的轨迹”,最终在科技中“寻找欢乐”。
  作者观察认为,当今的科技,除了机械性特征之外,还有自主性特征。“技术元素遵从我们的设想,以完成我们试图引导它们去完成的任务为目标。但是在这些驱动之外,技术元素有它自己的需求。”“它要梳理自己,自我组织成不同层次,就像大多数内部关联度很高的大型系统一样。技术元素还追求所有生命系统所追求的:使自己永存,永不停息。”这些观点听起来似乎很吓人,但细想一下电脑和机器人的运用及其发展,就会觉得不正常了。
  作者还以一个科学家的惊人结论来推论人类和科技在某种意义上的一致性。“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分配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同样,随着科技的物质面罩被揭开,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核也是观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以非物质的信息流为基础的。”也基于此,作者借人类赋予了科技人性的一面,如善与美。
  “科技想要的,就是我们想要的”。而我们想要什么呢?
  科技和我们想要的是:“需要所有生命、所有思维和所有技术共同开始理解现实世界;需要技术元素整体——也包括我们——去发明必须的工具,为世界创造奇迹。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创造更多选择、更多机会、更多联系、更多思想,提高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强美感,同时也会创造更多问题。这一切综合起来将产生更多的善。”
  以作者的观点推论,未来是否有人类与科技融为一体的一天?如有,人类、科技、人类与科技是何模样?(原载凤凰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金利科技傍上苹果概念 收购涉嫌利益输送 2012-01-02
· 汉王科技深陷“信披门” 2011-12-30
· 汉王科技深陷“信披门” 恐成A股第一熊股 2011-12-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