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不能看懂贫富差距
2011-12-14   作者:郑渝川  来源:新财经
 
【字号

作者:徐滇庆 李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及严重性,已成学界乃至社会共识,但贫富差距究竟如何形成、缩小差距为什么困难重重、现有财富分配及调节政策存在哪些误区或滞后不足,就有各异的解答。徐滇庆认为,这些解答中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判断、错误的推导和南辕北辙的结论。
  关于中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他首先援引王小鲁和樊纲的研究结论认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由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三方面组成,其中提到税制改革严重落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到位是加剧阶层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并强调指出,农村劳动力未能实现充分就业,是造成并不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推手。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近年来官方和媒体鼓吹的热词。但他认为,无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处于起飞阶段还是趋于成熟阶段,都不能违反经济规律,背离市场改革方向,由政府来干预居民消费。近十年中国国内消费增长速度都超过了GDP增长率,占GDP比重的相对下降只是因为同期政府投资的扩大,并不存在媒体和专家所说的内需萎缩情况。他指出,即便要有效提升消费,也不能通过发放政府补贴的方式,而应设法增加生产、减税、稳定金融、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税制改革。
  他对“通过增加工资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流行观点表示坚决反对。他不同意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说法,认为统计规则改变、产业结构变化、GDP数据调整等因素让这一比重有所调整,但仍属合理正常范畴,与其他国家同期相比也不存在任何反常。
  归纳有关贫富差距问题的讨论,徐滇庆认为,许多观点都是经济民粹主义的表现,是“失意文人”脱离实际,跑出来要求平均再分配资源的空想。
  徐滇庆的主张有一些则脱离实际。我赞同书作者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如稳定宏观经济环境、消除由于价格等因素对经济系统所造成的扭曲、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以调节各社会集团的利益关系、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等。
  但仍需指出的是,这本书仍然暴露出学院派经济学家对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现实情况的巨大隔膜。比如,书中简单对比中国与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由此判断中国劳动机械化程度会不断提高、不断节省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论证思路,并不契合现实情况。中国大陆能够借鉴美加等国实行大机械作业农场经营方式的农地面积较少,而且这些农地所属区域均为中国的工业发达地带或新兴地带,优质平原农地不断被地方政府、企业主和开发商圈占。除此之外,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形成了广泛分散的田地承包关系,现代农业机械耕作的生产方式推行受到难以克服的困难。
  在谈及中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是否持续下降、变化趋势是否合理问题时,他未注意到简单使用总量和人均数据必然存在的关键硬伤——在中国这样一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无论是人均GDP,还是人均劳动报酬,亮丽的数据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收入人群所得粉饰而成,不能说明普通白领职员阶层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和购买力变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以税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2011-11-01
· 美国人贫富差距拉大 富人收入增幅是穷人15倍 2011-10-27
· 透视贫富差距的中国特色 2011-10-18
· 坐而论道,不能看懂贫富差距 2011-09-2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