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2011-12-12   作者:唐•泰普斯科特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大多数人看重的是社交网络的社交功能。MySpace 的注册人数每周增加200 万,现在一共吸纳了2 亿名成员,突破5亿看来并非难事。美国的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使用facebook。每一秒钟都有一个新的博客诞生。在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生活着100 多万个化身(avatar)。
    但是,最聪明的领导者看到的是社交网络的作用,这才是社交网络真正有利可图的地方。实际上,社交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逐渐形成。
    想一想,倘若你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和集体协作创造出一部百科全书(维基百科),那你还能做些什么呢?设计一个操作系统(Linux)或应用软件(比如125 000 个开源应用项目之一的Sugar CRM)怎么样?建立一个公共基金(marketocracy.com)、一个端对端借贷系统(zopa.com),或是做做T 恤设计(threadless.com)?能不能为橄榄球超级碗大赛(Super Bowl)做出一个电视广告呢?
    今年超级碗大赛的观众看到的多力多滋(Doritos)的广告就是百事的消费者在网络上创造并投票选出来的。你也许还可以尝试生产一些复杂的商品?比如,中国的摩托车工业(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产业了),在没有一家堪比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Harley Davidson)这样大规模的公司于背后支持的情况下,零件制造商借助网络的力量相互联络,推动中国摩托车工业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要不来试一试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产品之一——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波音公司在设计787 梦幻客机时,没有选择令人头疼的供应链规划之路,而是出人意料地以同侪为中心建立起一个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数千名合作者的帮助下,设计出了这款客机。
    在这个合作方式不同以往的时代里,同侪常常可以聚到一处做出创造价值之举。然而在传统方式中,这通常只会发生在公司的高墙以外。日用品巨头宝洁公司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以前,宝洁公司的保密工作之严是众所周知的。那时宝洁公司正在走下坡路,2000 年股市崩溃更是其下坡路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任CEO 拉夫利(A. G. Lafley)决定借助公司以外的力量,完成公司50% 的创意,他带领宝洁公司走上了一条雄心勃勃的复兴之路。如今,意诺新(InnoCentive)、九西格玛(NineSigma)和yet2.com 等网站为宝洁公司牵线搭桥,让宝洁通过网上市场轻松获得来自网民的创意。根据在网上购买到的创意,宝洁开发了数百种新产品,其中一些甚至发展成其明星产品。股市崩溃后的第五年,宝洁公司的股价翻了一倍,现在还骄傲地拥有了价值220 亿美元的品牌投资组合。
    在同一时期,加拿大黄金公司(Goldcorp)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该公司拥有的金矿均境况不佳,连地质学家也不清楚这些金矿里是否还有矿石,公司处在倒闭的边缘。此时,公司的CEO 罗布? 麦克尤恩(RobMcEwan)做出了一个在业内闻所未闻的举措,那就是将公司的机密地理资料于网络上公开,并开展一次竞赛,看是否有人能找出公司的金矿所在。最终,公司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总共77 份意见书,其中的一些意见书中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该公司从未听说过的。公司提供的奖金是500 000 美元,收获的却是价值超过30 亿美元的金矿,公司的市值也因此翻了几番。这次打开门户寻求合作的经历,让该公司股东的荷包也鼓了起来。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革命性的新生产方式一定会带来混乱和错位。人们对这种生产方式采取冷淡态度,甚至可能是直接讽刺或敌视的态度。变化总是会遭到权力阶层的抵抗。老派的领导总是很难接受新事物。公司里的其他人则担忧借助社群智慧带来的益处会慢慢消失,因为在当今这个世界里,凭借一个人的智慧也可能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是免费的),从而和公司争夺市场份额。聪明如比尔·盖茨的人也以为,这种全球性的“共创共享”活动,尤其是其中一些科学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使资本主义遭到了破坏。这些人怕大规模的社群联合和新生的商业模式会减少经济社会中的赚钱机会。
    然而,本书将告诉你的是截然相反的观点。如今,有超过10 亿的个体正通过新型多媒体宽带媒介相互联系,这是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团队合作已经成为在商业领域中获得成功的首要推动力。懂得和供货商及客户取得联系、共享信息,又知道创新和及时行动的公司,会让其他竞争者黯淡无光。不管在哪个行业,能够驾驭公司内外的个人智慧和社群智慧的聪明的公司都能发展壮大。
    可能这是你读到的第一本由社群成员合作著成的书——但绝不是最后一本。希望你能记住本书,并发现它很有用处。我希望本书能激发你的灵感,带你走入社群协作的革命中。相信当你真正参与到这场革命中,你会发现你既能与更多的人交流,又可愉悦身心,更可发展致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北京"文津读书沙龙"走进4号线 2011-11-30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