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策略总监佘贤君博士把他的新著交给我,希望我给写一个序言。我说好,条件是看完再动笔,不能催。带着这本黄色封皮名叫《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的新书,我出差去了上海,接着又去了苏州,在开会、研讨、评稿的间隙当中,把佘博士的新作看完了。作为读者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这本书很好读。作为大学教授,阅读那些论文专著是一项日常工作,学位越高越是行文艰涩,这是我的经验。可是,佘博士的这本新著丝毫没有疙疙瘩瘩的感觉,倒像听他在讲故事,淡淡的,不慌不忙的,充满着理性睿智的氛围。
第二、这本书的编排周全妥当。依循消费心理学的脉络层层推进,用心理需求、信息认知、消费态度、购买决策、价格心理和消费尊严六个章节把该学科至关重要的领域一一进行介绍,既有学科发展由来,也有最新动向,纵横交错条理清晰。
第三、这本书链接的事例很生动。光讲学理不够,还要有事例,要联系实际。作者显然注意到了读者的需求,重要的章节,会链接若干事例。其中有一段关于心理学家华生的故事,宛如好莱坞大片:华生既是顶尖的心理学家,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又是活跃的广告人,曾担任智威汤逊的老总。他为心理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却反复被男女情事所纠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其手稿焚烧一空。
第四、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下时代和社会有帮助。正如作者所言“这本书是写给每位消费者看的。读懂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让我们消费得更理性,更从容;掌握消费心理规律,可以让我们愉快地面对消费”。个人的消费其实也关联到社会,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社会变动,于是,产生巨大的、前所未遇的社会问题,追根寻源,其实与社会心理息息相关。
当初与佘博士见面,得知他从事的学问及教育背景,感到有点惊讶,一个心理学博士为什么要到这个变化无常的广告圈?
其实,心理学与广告密切相关,广告从“术”转型为“学”,广告学之所以成为专业,成为系统的科学,其源头正是心理学的介入。在一百多年前,广告业还是杂草丛生,就已经有心理学家如此断言:“广告界如果再发展一些,可能广告制作人就会像教师一样,开始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了。两者从职业角度来看是不同的,但是广告制作人和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广告制作人当然也是心理学者。人性对于广告的成败是一个重要因素。制作广告时不考虑人性是错误的。”
面对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上述的预言一点也没有过时。我是这么想的,相信佘博士也是这么做的。
2004年,佘博士以他的专著《电视广告营销》博得了业内的赞许,因为人们看到了电视广告经营不再是“经验之谈”,看到了电视广告经营的专业化思维。这一次佘博士驾轻就熟,引领读者深入消费者的心理世界,过去与现在,表面与深层,经验与思辨,依循心理学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却又深深地介入到广告现状当中。
佘博士跨界了,在央视,他接受过各种广告主的专业咨询,所以他讨论的问题有很多是广告问题,做广告,就是要激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本书值得经营者好好学习。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