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归功于中国人民活性的释放以及公司有效组织各种资源的话,相信有很多人同意这个观点。但是30多年来我们却面临着这个尴尬:中国企业很难成长为跨国大公司,甚至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可怜的3到8年。很多专家和学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见解和分析,《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则是从企业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分析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的弱势,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西方、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提出了很多建议,并希望能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助益。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商界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解释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尝试,这种文化更多是企业的共同理念和集体行为,并且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生存形式。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西方国家的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技术,他们很多人性的管理方法至今仍被沿用。而在这个概念之后,美国的很多企业迅速转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超越了日本,继续领跑世界经济。所以说,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在公司产生之后也已经存在,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被突出出来,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
公司作为国家利用、整合资源的方式,需要得到整个国家甚至是世界的支持;中国是一个极具历史底蕴的国家,也就是说,她的国家文化或者民族文化足够用来滋养公司文化,但30多年来我们很多的公司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一个能在世界上称雄的公司,究其原因(在此不讨论政府管制对公司的影响,也不考虑国有企业)是很多公司没有自己成熟的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为习惯》就是从这个切入点开始,论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中国已经有诸如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开始逐步成长,他们有着很多先进的做法和做法,并在成长中初步形成自己的文化,但这只是探索,未达到成熟阶段。而在西方国家和日本企业,诸如IBM、星巴克、丰田等很多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愿景、管理团队、组织架构等一个很好的执行系统和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的常青基业。中国与大型企业的差距,就是企业文化有和无、多和少、长和短上的区别。
作者本人研究企业文化多年,对很多国内外企业的文化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且有相应的企业管理经验,在介绍企业文化管理的具体操作上也省去了很多学究气。本书通俗易懂,叙述上娓娓道来,有点像课堂上的讲课。但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分析直接、透彻,对于中国企业现存的企业文化管理问题鞭辟入里,提出的企业文化构建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