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军:一切皆有价?简单又困难
2011-07-29   作者:李志军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当拿到《一切皆有价》这本书的时候,头脑中立刻跳出来两件事来:第一是克里斯·安德森那本著名的《免费》;第二是一位人大女代表广受争议的提案。面对男方在外工作,女方在家操持家务而导致离婚率较高的情况,这位女代表提出解决的办法是将女方的家务劳动“价格化”,通过支付的方式,一方面让男方意识到女方同样的付出,另一方面女方亦获得可支配的个人收入。按照她的测算,每月的支付金额应该在9000元左右。(因为自己无力支付,所以印象深刻。)想想这无意的想法和作者的观点也有吻合之处。理论上,一切皆有价格,意味着一切皆存在成本,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比如免费)。同时如何定价、以何种方式定价,却是一个异常困难的事情。
  书前的“好评如潮”对我产生了误导,很多名人告诉我这是一个“有趣”的书。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真的很有可读性,但吸引我的第一是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社会中一直以来都为大家关注的恒久命题,比如商品、生命、工作、女性、文化、信仰、未来等等,但是有了价格这个支点,就会更容易地洞悉看似飘渺,甚至很多不能言的内容,这对现实中极为务实的芸芸众生似乎更易于接受。第二,资料翔实,论证有据。原先以为作者只会从价格这一个视角生发,沿着经济学原理进行艰涩阐述,但你会发现其实在每一个命题下他都会为读者展现这一内容的走向沿革,恍若就是一部部各个领域的发展史,读者大可也当作一部社会学的论著来读。同时以古知今,以古鉴今,从而使论述丰厚,且耐人寻味。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调研数据,体现出论述的严谨,也更为人所信服。第三,结论务实,亦不绝对。比如在讨论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时,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经济生活的高水准,财富的应有富足其实是幸福最重要的可量化指标,但的确不是唯一指标。可是他又不愿最终陷于不可知论的泥潭,于是在章尾作者引用了曾在墨西哥获得巨大成功的肥皂剧《富人也哭泣》中女主人公的一句台词:“我知道富人也会哭泣,不过,穷人哭得更多。”巧妙而含蓄地坚定了自己可能会受到争议的结论。
  应该说,读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有变化的,典型的高开低走。从“商品的价格”作为开始,我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因为作者所涉及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有所感触的。比如我家小区的超市就体现出非常明显的价格驱动作用,打折就人头攒动,不打折就冷冷清清。面对不能确认或者差异不大的商品时,我会选择便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购买风险。但是在品牌上绝不让步,能知名品牌绝不一般品牌,尽量不选无品牌,尽管价格上会贵些。而且并不排斥奢侈品的购买,虽然网上不断有人讲哪些品牌的成本只有千把块钱,因为知道为此付出的是品牌应得的溢价。除了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同感外,作为涉猎营销学研究的学者,也会对书中提到的企业在营销中对消费者实施的“小把戏”报以不厚道的微笑,毕竟这都是司空平常的事。
  而后面的命题探讨让我觉得愈发的沉重,比如生命是否无价、幸福究竟几何、信仰的价格以及未来的代价,都触碰到极为现实又极为错综复杂的问题。越来越深入的探讨,越来越看似虚无的命题,反而直指人类的隐忧,这大概是作者内心真正的体会吧。当我们赤裸裸地彼此面对,明码标价一些常常挂在嘴边崇高的、不可亵渎的概念时,我们才发现,价格的无情会真正把每个人的本我逼迫出来。生命无价!生命无价?当涉及赔偿的时候,生命就有了价格,所谓的人人平等可能在此刻就会无地自容。“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补偿基金的最后结果是这样的:2889位在袭击中死亡的受害者平均每人获得200万美元左右的赔偿,但是其中8个年薪超过400万美元的遇难者家庭平均每家得到了640万美元,而补偿最少的遇难者家庭只拿到了25万美元。所以最后,处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费恩伯格在事后的一份建议中也提到:“无论是股票经纪人还是洗碗工的家庭,都应该从美国财政部领到相同金额的支票。”
  其实我们愿意用价格指导一切,因为如果凡事均以价格为准绳,生活会很简单。但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书中提到一个用“最后通牒游戏”测试公正的问题。简单讲,就是先给选手甲一部分钱,并且告诉他可以按任意比例与选手乙进行分配,不过如果遭到对方拒绝,两个人都一分钱也得不到,空手走人。结果是:生活在秘鲁南部的热带森林的马奇根加村民只拿出26%给对方,巴拉圭的阿谢族人有的几乎把所有的钱都送给对方,而印尼拉马勒拉地区的大多数捕鲸人送给对方最起码一半。价格无法活在真空里,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都会参与其中,都在发挥作用。
  在国内,有时觉得用价格做调控可能会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治堵,上海拍卖天价车牌,北京在中心区提高停车费都会立竿见影,据说在国贸上班的白领通通不开车,因为停不起。但是也许会失灵,比如如果不要发票停车费可以便宜。比如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分密集,简单方法就是提高生活成本,把所有价格都涨起来,让他“居不易”。但是面对号称“蚁族”的年轻人、从中心区被迫搬迁的原住民,又会多少受到舆论或者是良心的谴责吧。
  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看待问题的全新窗口,但也进一步展示了解决问题时的种种无奈。但总要前行,总要生活,让我们充分运用价格这一无形之手,为人类自身赢得可以期待的未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