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谈读书”相关书籍扫描
2011-07-25   作者: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可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许多人常常感到困惑。为此,谈读书类的书浮出水面,甚至成了畅销书。这些书的出版,在读书界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对普通人读书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特遴选推荐其中部分“谈读书”类新书,以飨读者。

  访谈书话类:与文化名人的对话

  近一段时期,访谈书话类书籍悄然兴起。这些书采用对话的形式,内容真实自然、现场感强,且条理分明,读来,如临其境,更易引起心灵的共鸣。
  《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读书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梁文道“读好书”节目的访谈集。书中梁文道共计收录了十五位有思想的读书人的对话,他们分别是董桥、十年砍柴、哈金、舒国治等人。在梁文道精心的导引下,他们细述自己的社会际遇与文化情怀,种种见解和个人感受精彩纷呈,是一道难得的智识、文化与思想的大餐。读《访问》,仿佛与众多有品位的文化人对话,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这些精英文化人的思想、意念、经历、智慧使人耳目一新。
  梁文道谈读书类的书还有很多,比如《我读》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三本。梁文道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原来书可以这样读。
  《读书:29位文化名家的书心文事》(新世界(600628)出版社)是一本电视访谈录。《读书》栏目主持人王宁,用高超的访谈技巧,为我们记下了毕淑敏的“体验就是最好的文字”,莫言的“我们的村庄不说话却深刻”;记下了曹文轩贴在床头用来书写灵感的硬纸板;毕飞宇写完《玉米》之后像和爱人离别一样的泪流;记下了张洁始终如一的自己煎牛排享受生活;张抗抗皱纹旁边随风飞扬的黄色丝巾;记下了铁凝一丝不苟的守时;梁晓声一心一意的念旧……这些言行,记录了中国文化界在新时期的思考,展示了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着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人都知道,阅读一本幽默的书话,就好象是读书间隙中的一次脑力体操,令人精神轻松愉悦。美国作家安妮·法迪曼的《书趣:一个普通读者的自白》(上海人民出版社),就给人带来了阅读的愉悦。书中讲述了她对书的痴迷,道出了家庭生活中的读书乐趣。她爱读的书成了她一生中的重要章节。她以优美的文笔重新复活了随笔的传统,从柯勒律治、奥威尔等人的小故事谈起,轻松地转移到谈论她爱文如命的家庭。她幼年就拿父亲的22册《特罗洛普文集》当积木;婚后几年,只有将自己和丈夫的书合并之后,才感到自己是“真正结婚了”。她细腻而又丰富地谈起赠书时扉页题词的艺术,情不自禁替别人校改错字的怪癖之乐,以及朗读的愉悦等。
  艾柯和卡里埃尔的对话集《别想摆脱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两位书虫对书的未来命运展开有趣的讨论。艾柯是意大利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卡里埃尔是法国电影泰斗级人物,两人以机警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探讨了书籍在古时和当下的命运:书籍能否应对网络等现代文化载体的冲击?如何理解书籍的存在对人类的意义?他们的结论正如书名所写:书永远不死、我们“别想摆脱书”,书作为记忆载体的地位无可取代。他们还指出了书籍相对于现代记忆载体的优越性——它更自然也更持久,无需受技术性因素的主导而被迫重建其自身。
  唐诺是一个在阅读方面近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深思的人。他在《阅读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写到了阅读的方方面面,关于阅读的意义,阅读的困惑,阅读的时间,甚至还谈到了阅读的姿态问题。这些关于阅读的方方面面看似琐碎无味,零零散散,有些人会觉得无趣,但是对那些书痴书虫的体验而言又大不相同。我们每个人读的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体验却颇多相通之处。而且看唐诺在书中不断提及的那些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艾柯、纳博科夫、昆德拉、曼古埃……这个可以无限续写的名单就是他的阅读谱系,他提及的那些书就是他心目中的原型之书。

  方法心得类:领略大师成功经验

  谈读书论学问,是读书人永远感兴趣的话题。怎样读书做学问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定的模式,但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方式与方法,尤其是大师们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季羡林先生是学术大家,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季羡林读书》(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季老从年轻至年老的思想轨迹,选出季老最有代表性的六十余篇读书随笔、序、跋及关于治学经历的个人参悟,林林总总、深入浅出,以大学者的读书角度品鉴其细致、严谨的习惯,更可以体悟到其对学术的真诚与认真,读者亦可以循着季老读书的痕迹,穿越书香世界,感受学问幽深的大家风范。
  《读书指南》(中华书局)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梁先生分门别类列出书单,并进一步标明了精读、粗读、浏览之分及其心得体会。细细品来,此书单真为一剂舒心缓胃的良药。梁先生指出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浏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梁先生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读书人》(作家出版社),是一本读书讲义。书中写到,走过70岁这道“坎”后,大江健三郎觉得,他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将一半时间用来读书的人。一家书店辟出一角为“大江健三郎书店”,其中的书,都由大江健三郎选定,在他的一生中占据重要意义。在这些“生命之书”的环绕中,“告别会”举行了,大江健三郎向公众作了一系列演讲,充满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读书生涯。这里有柏拉图、但丁、威廉·布莱克、萨义德……没有作为读者的大江健三郎,便不可能有作为作者的大江健三郎。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毛姆读书心得》(文汇出版社)中,以一个直言不讳的读书家面目出现。他最爱读的是小说,而且是他那个年代的通俗小说。当然,这些小说的作者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大家了:狄更斯,简奥斯汀,福楼拜,巴尔扎克等。他喜欢一本书,就会想去研究一下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为什么这个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东西。毛姆提倡跳跃式读书,对于《堂吉诃德》里面大段无关紧要的小故事,他是深恶痛绝。为此,他首创了“节选本”这个概念。把冗长的名著浓缩起来,好让读者在不浪费太多时间的前提下,领略到名著的精华。
  星云大师的《星云大师谈读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中指出,现实生活中,自命不凡,动不动就甩几句深奥词语的读书人实在不鲜见。由此,星云大师提出,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些缘”,读“懂一颗心”。本书给人的启示是,一本本书,为人生打磨出一个个亮面。一个人肚子里有了书,这个人就有了华光。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才能与世界的灿亮接壤。细细品味,真真能感受到大师的境界之高。本书尽管语言通俗,但颇耐人寻味,有关读书的感悟常常以一个意外的角度予人启迪。
  综上所述,这些隐藏在书香里的谈读书文字,给人以心灵上的另外一种平静,舒缓,使人得到别样启示和收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百种优秀图书推向市民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