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2011-03-08   作者:郭伟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回望国内外企业数百年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无数的品牌曾经声名显赫,却只是昙花一现,喧嚣一时;也有许多品牌几经生死,却又浴火重生,百炼成钢,铸就辉煌;有的品牌甚至历时百年而风采依旧。那些伟大的品牌是如何炼成的,又如何得以不朽?能否创建更多高价值的品牌?中国企业有可能塑造出不朽的品牌吗?能否探索出一些适合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原创理论与方法呢?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品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艰辛的探索历程。探寻适合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路径,需要探索适合本土企业发展、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原创理论;需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成长模式;需要发展更多先进的品牌管理理念、模式、方法与工具;需要系统地提升品牌管理与运营能力。在多年的品牌研究与品牌管理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也一直想写出一本适合中国企业家、品牌经理人和品牌研究者阅读和探讨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牌著作。《品牌价值管理》一书的创作与出版,也是希望通过对品牌价值管理领域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本土原创品牌管理理论,为促进本土企业的品牌建设与发展尽些微薄之力。
    重溯品牌本质,重建品牌价值,创新品牌价值管理的模式、方法与工具,是本书在品牌理论创新和品牌管理实践上探索与研究的重点。
    认清品牌本质才能揭示品牌是怎样炼成的秘密。我认为,品牌的发展,源于时间、空间与人的发展;品牌的本质,源于对真、美、善的价值追求。对于任何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而言,在时空演化的历史进程中,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不仅仅具有崇高的哲学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尊重人,理解人,把握人的发展,服务于人的需求,为人创造价值,是组织发展的逻辑起始点,是价值成长的终极追求和终极目标,也是中国品牌实现持续价值成长的必由之路。
    品牌价值的本质是客户价值。品牌价值对于品牌建设的核心诉求,有助于企业正本清源,走出利润至上、急功近利的发展误区,回归客户价值,回归以人为本的品牌发展路径。品牌价值经营以真、美、善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客户的功效价值、关系价值和个性价值需求的实现和满足为最终目的,以品牌的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和观念价值的建设和经营为模式和手段,并以此为重点创建品牌价值经营模式,发展品牌价值链、品牌价值网,积聚组织经营品牌的资源和能力,推动组织品牌价值的持续成长。
    在品牌价值管理方面,我提出了6C品牌价值管理模式、六维品牌价值成长模式、品牌价值网理念和企业文化与品牌协同发展模式。6C品牌价值管理模式专注于品牌价值的选择、创造、成长、沟通、实现与管控;六维品牌价值成长模式专注于品牌的文化价值、设计价值、功能价值、制造价值、终端价值、服务价值的系统成长;品牌价值网的建设,强调有效聚合产业生态系统的品牌资源,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品牌价值网络;企业文化与品牌协同发展模式重在基于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基因整合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通过协同发展内塑文化、提升组织能力,外塑品牌、提升市场价值。四大品牌经营理论的提出,致力于提炼和发展新的品牌管理模式,帮助更多中国品牌做快、做强、做大、做长,促使更多本土企业实现兴业济世、富民强国的梦想。
    在中国品牌建设的历程中,中国的土地和人民,是中国品牌的根基;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是中国品牌的灵魂;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是中国品牌的脊梁;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坚守,是中国品牌的良心;对客户价值的持续尊重、创造与满足,则是铸就中国品牌的王道。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与价值需求的持续变革与发展,基于客户价值需求创造与满足的品牌价值创造能力、品牌价值经营能力、品牌资产运营能力和品牌化组织的发展能力,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自然法则大于社会法则,社会法则大于组织法则,组织法则大于个人的价值法则。”在建设伟大品牌的历程中,遵循天道物理、尊崇敬天爱人的价值法则也尤为重要。世界范围内诸多大学以及科学、宗教、企业等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证明,执著于真善美的组织,可以长生,坚守于真善美的品牌,可以不朽。
    杨子云老师称这本《品牌价值管理》“是对中国品牌原创理论与实践的有益探索”,其实这不仅是品牌界前辈对我,也是对中国品牌界的期许,任重而道远,还需与同仁们共同努力。
    本书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的结合,并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全书围绕品牌价值管理体系展开,在章节内容设计上,每章从品牌的基本概念阐释出发,进而介绍相关的品牌管理理论、品牌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具体的品牌管理图表与工具,结合章节内容还附有丰富的品牌管理实践小案例,每章后均附有相关知名企业品牌建设研究案例,以方便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和掌握品牌价值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在此也希望本书对于企业家和品牌经理人的品牌经营有所借鉴和帮助,对于中国品牌的铸炼、发展和壮大有所助益,如此,则善莫大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英国“世界读书夜”赠出百万本图书 2011-03-07
· 台湾上班族去年人均读书10.6本 2011-02-16
· “农民读书月”活动在全国陆续展开 2011-01-28
· 郑州首家“读书银行”开张 2011-01-28
· 2011年上半年推荐阅读书目确定 2011-01-2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