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毅兵:思考社会建设,为下一个三十年
2011-02-22   作者:谌毅兵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尤以经济发展为代表。从改革开放进入二十个年头开始,转型期的矛盾和阵痛逐渐出现。进入三十个年头,社会性问题已然无法回避、不能回避、难以回避,更在某些领域愈积愈重。在经济高速发展、财富快速积累、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出现诸多的矛盾和问题,确实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如何解读、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党委政府须面对的问题。
  新加坡的郑永年教授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独特的视角、深入的观察、开拓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保卫社会》就是他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书作为一本评论文集,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触及到经济、社会、政治、道德、教育等方方面面。很多文章表面上举重若轻,实则举轻若重,举一反三,以作者深入的观察一一解析各种现象和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很明显,作者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及其重大成就,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种种问题,寻根追源。更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用全面的视野看待经济和社会问题。笔者的理解是,出于对社会发展的担忧、责任和热情,作者把该书取名为《保卫社会》。
  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问题上,作者对发展战略的理解,其实质是经济主义。经济主义带来的是,注重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发展、政治发展的相对滞后。因而不能在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上、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上、公民权力的行使上达成社会共识。而这可能是产生大部分矛盾的症结所在。
  在房地产问题上,作者直言“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进而绑架了社会、公民。定位错误的房地产政策是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所在。房价居高不下、圈地、“圈房运动”、房地产泡沫等等就是问题的具体体现。因此,“中国需要实现房地产的彻底转型”,“房地产改革当是中国社会建设大工程”。
  在资本运作上,作者指出,“资本权力挑战中国和谐社会”。一方面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另一方面更是资本与权力结合后的巨大能量。在资本呼风唤雨下,“社会权力成为牺牲品”。因此,“必须规范资本行为”。
  在改革上,作者提出“中国墙”概念。中国在“走出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的同时,却出现了多道“社会墙”,出现社会断裂,社会碎片化现象增多。甚至,人们“不再信任改革”。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当改革者不再感觉到改革的成果,就没有了改革的动力。当人们被改革,对改革只有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权,改革自然不被信任。改革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也需要逐步、适当地赋予社会更多的改革权利,而非全部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模式。
  作者还对政府与市场、法治建设、道德危机、社会公平正义、拆迁、弱势群体、社会矛盾与群体事件、教育改革等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所有的解读都指向社会建设这样一个话题,作者所阐述和表达的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新思考。而面对当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继续改革、完善制度、“保护社会”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最为有效的战略和举措。而这,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法治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台湾上班族去年人均读书10.6本 2011-02-16
· “农民读书月”活动在全国陆续展开 2011-01-28
· 郑州首家“读书银行”开张 2011-01-28
· 2011年上半年推荐阅读书目确定 2011-01-24
· 《设计师不读书》 2010-11-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