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经:中国证券市场基本概念辨误
2010-11-15   作者:陆一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作 者:陆一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如果以为这是一本传授炒股经验的书,那就大错特错了。
    谈“股”论“经”——其实就是透过股市体制演化的表象去探寻市场发展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规律。
    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的数十年里走过了发达市场国家数百年的路程。在“超常规”地飞奔了20年之后,正如一句古老的印第安谚语所说的:“我们需要停下来,以便让灵魂赶得上我们的身体。”
    “经”:本义是织物的纵线。用这纵线形容国土道路而有南北“经途”之说,并由此用“常行”而引申为义理、准则、法治。柳宗元《断刑论》曰: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由此又引申出“经典”、典籍的含义。作为动词讲就有“治理”、“管理”。
    但古来就认为:“经”者,对“传”与“说”而言之。无“传”与“说”,则不谓“经”也。章实斋谓:因“传”而有“经”之名,犹因子而立父之号。故“经”名之立,必在“传”、“记”盛行之后。
    之所以如此,才有了对20年股市历史实践的抚今追昔,从无数似是而非的“传”“说”中,引申出对市场体制的义理、准则、法治的梳理和辨析。
    一个行业的运作状态和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质量一样,有赖于它的基本制度的完善与合理。建立在信用寄托基础上的金融、证券行业尤其如此。
    中国股市在不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在市场诞生初期所面临的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特有的路径依赖和体制特点,在基本制度安排上遗留下诸多连定义都模糊不清的基本概念。在现实运转中基于这种模糊不清而出现的误读、误导,有的是出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环境所迫而无意造成的,有的则是出于寻租和其他利益诉求而有意留下的……
    这本书里所讨论和辨析的仅仅是跟市场基本制度设计和安排相关的七组基本概念。
    这种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于市场体制安排的关键处,就给整个中国股市的现状造成了诸多矛盾冲突,并给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后患……
    这种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于参与市场的各类投资者头脑中,使得市场参与者无法弄清楚自己所跻身的市场生态环境是否适宜自己,老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
    这种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于市场监管者的头脑中和行为出发点上,使得市场基本制度设计和监管体系安排往往南辕北辙、抓小放大……
    所谓的市场基本制度设计和安排,通俗来讲可分解为三个层次:最高的层次是国家法律,中间层次是行政法规,第三层次是机构规章。
    证券市场,按照学术化的语言来定义,就是寄托信用的金融产品市场。市场的信用是这个市场赖以生存的根基,而这个信用的来源是由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共同提供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信用。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安排所提供的信用基础,这其中包括国家的信用、政府的行政信用和机构组织的信用。
    但是,就像笔者在上一本著作《闲不住的手——中国股市体制基因演化史》中所描述的:在中国市场化改革这个多元化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机构的规模、行政监管部门的惯例和传统,从而导致产生一个新的过分强大的官僚层”。这样一个行政官僚层,不管他们是传统的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行政监管部门,由于他们掌控着政府行政监管职能、和市场能够高度关联甚至产生利益相关,所以长期以来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采用“合法的行政干预权”和“规则制定权”来向市场垫付和预支国家信用,最终透支政府的行政信用,从而造成社会信用失衡。某些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自我阉割了“防止利益团体剥夺公众利益”的功能,自甘沉湎于市场的利益主体之一,重新集中起议价的权利,并将政府信用预支或透支给了证券市场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而在市场大幅上涨和下跌中攫取到了与市场走势不相关的稳定收益。
    可以这么说,政府和国家公信力的预支和透支,是中国30年改革历史和20年证券市场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异常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国家公信力被政府本身及政府行政监管部门长期预支、透支,就会必然会产生社会信用空洞化的结果;而从社会层面上讲,也必然导致民众信用寄托失衡,民有资本所信失当、所托非人,从而产生国家失信于民的社会信用背离状况。
    仅就中国证券市场来说,这种国家信用、政府行政信用的预支、透支、垫付和滥用,并不仅仅产生于政府行为所造成的政策市的表象中,更重要的是它根植在基本制度安排和运转中的缺失里。而追寻和甄别这种缺失的最好方法,就是对证券市场基本制度安排和运转相关的这一些基本概念作一出正本清源的辨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思想]陈思进: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