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读书频道 >> 头条
“中美国”是哪国?
2010-07-14   作者:孔祥军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中美国’(Chimerica)是哪国?”
    姑且先在这儿做个主观臆断:我相信,看过书名又粗通一点儿地理国家常识的人,无论是中国人、懂些汉字的人,还是美国人、喜欢操弄英文的人,大都会在第一时间作如是发问!
    中国已经够大啦,说的是天大地广人多: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美国早就够大啦,说的是财大气粗势强,它不小心打个喷嚏,全世界都要跟着感冒,今天的金融海啸就是它给折腾的。
    两个够大的泱泱大国,跨洋相向、电眼相望。
    如今,有学者如弗格森和卡拉贝尔者,竟然把它们像贴Word文档一样,黏贴在一起,就“超级融合”成“中美国”了,比“九〇后”玩“超级链接”都牛:吾佩服!
    问过中国同意否?美国呢?“从两国民意来看,‘中美国’并不是两国民众愿意看到的结果。……‘中美国’还隐藏在人们的视线背后,没有得到认可和承认,是人们不想看到的。”
    如此“乱点鸳鸯”,人们当然不想看到!话说当年,两国隔老远啦,可还是不远万里凑到一块玩儿。美国人爱凑热闹,多数情况下是他们来找我们。玩着玩着就免不了生事端打架。玩腻歪了抻抻胳膊打打架原也是平常事,怪只怪美国佬不够仗义,瞧不起“东亚病夫”不说,又老是先动手。那时的中国人啊,病且大度着呢,小打小闹练练身手也好,打不过了就让,大不了丢一句“儿子打老子”,再给点银子划块地,就过去了。想不到老美得寸进尺,还与八国联军纠结起来多打一!忒不像话!好汉还打不出庄呢!接下来就是一个打!且不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这以后,中美之间情况有点儿乱。有两国联手抗战,也有美国插手添乱。还有两国在异国他乡较劲。这一遭是中国人民不信邪,打到了美国佬的痛处,彼此结怨日深,相互记住了对方。只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偶尔相遇,要么怒目相向,要么乌眼鸡般。
    说话间,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普天之下还是一个“乱”:大乱是美苏对抗,世界动荡。小乱是中国“文革”,北方边境又跟着“出情况”;美国佬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两超争霸,全线吃紧,需要第三张牌。于是乎,中美之间,再次想起了对方。接下来,双方还是一个“打”,不过换了种打法——打很小的乒乓球。小球转动中,薯条炸熟了,还有茅台,订了两家条约。不能含糊的是,一定要在聚光灯下握手,以向世人宣示:当年杜勒斯大错特错啦!俱往矣,数友情大国,还看中美。
    这一切,在卡拉那里,还区区算不了什么。看今朝,“中美领导人定期会晤,”“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再往前一步,可不就是“中美国”啦,咋地?!也难怪卡拉们有如此气魄。
    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庞然“中美国”,在卡拉那里,其形成也,竟是从一抹“雅芳”搽脸粉和一片“啃它地”炸鸡腿开始的。搽脸粉中国“古已有之”,那叫蛤蛎油、雪花膏。炸鸡腿就不太一样了,那证明了山姆大叔不仅炸鸡手艺不比山东大婶来得逊色,而且很会叫卖。大叔煞有介事地说,“啃它地”是山姆的渴望,可乐水里有“美国梦”,“意犹未尽,吮指回味”。这让人听着诱耳,吃着开心。更重要的是让一个在本土稀松平常的“啃它地”圆了一个“中国梦”。
    “啃它地”只是美国企业在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像宝洁、肯德基、雅芳、耐克、通用电气、西门子和IBM这样的公司相继来到中国,它们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国际贸易、产品和资本流动体系。……中国本身也是外国进口产品和服务,尤其是知识的巨大消费市场。”“美国企业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惊人利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卡拉说的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和正在经历的现实。
    这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呢?卡拉告诉人们,尤其是他的美国同胞,尽管历尽坎坷,“中国过去曾经有过短暂的稳定与繁荣,而中国今天的稳定与繁荣大大超越了历史。”“中国已经崛起,”“会对美国和世界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这个毛手毛脚的美国人卡拉,“2002年,首次坐飞机来上海,”而且“阿拉”不是上海人,更不会讲中国话。但是,遍观书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和对中国政府、国企“中海油”、高科技公司“华为”、甚至“小巨人”姚明的洋洋洒洒的描述,这个不是阿拉的卡拉,俨然以一幅“中国通”的派头,大模大样地教训他的美国同胞:美国(自从)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个国家任何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若以今天的中国代替曾经的美国,仍然是有很多相同的内容可写。在中国,同样是事事皆有可能,……”当他很聪明地占据了这样一个话语制高点,他转而又以权威的口气告诫世人:“世界上曾经有并且现在也仅仅有两个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而不受他人制定的规则的约束:中国和美国。”
    于是乎,中国与美国,“事事皆有可能”,包括“中美国”,似乎也是不在话下的了!至少给我形成的印象是这样子的。
    毕竟,卡拉还是够聪明。他十足地借用了“中美国”的名词,却又担心自己有闪失。在关键时刻又把“中美国”可能招致的批评推给了始作俑者尼尔?弗格森和莫里茨?苏拉里克,并真地批评“他们对这一名词的解释过于简单化了。无论学者们如何描述‘中美国’,他们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两大国形成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系统,这足以令两国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这一提法,从正面说是充满想象力的,而从负面说则有些荒谬。两国的边界依然存在,而且精神上的边界要比实际的边界更加重要。”正面是理,反面还是理,好事都让卡拉占了!
    到了这个份上,要我说呢,卡拉、弗格森也好,中国、美国读者也罢,说者姑妄说之,听者姑妄听之。究其实质,中国、美国,各自在水一方,各自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别冷不丁儿地给世界弄出个猪流感或者金融海啸什么的,现时情况下,对世界就是阿弥托佛了。要往一块儿凑呢,也不是不可以,隔三差五通个电话,见面了好好地握个手,然后商量着办个事,做个生意,折了一起扛着,赚了二一添作五,见好就收,也就行了。就是说,中美两家从原则上从历史经验上说,不能不好,也不能太好。不好了各自都别扭,天上神仙打架还要连累地下百姓遭殃。太好了自己看起来也不太是那么回事儿,像是一个中国帅哥与一个美国大嫚搂肩搭背招摇过市,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会侧目看会说风凉话。因此,今天之所以生出中美国这么个“事儿”来,在我看来,往好里说是文人的创新雅好,往不好里说是闭门造车。不过既然弗格森、卡拉有气魄去造,又造出来了,还有那么多的大腕儿来捧场。那么,姑且说存在的就算合理。有了这么一层,再重新打量它,兴许也能找出点儿它的好处,这就是杂交优势。但是这“事儿”必须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对双方好,叫做“予人方便自己方便”;还得不侵害第三方,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更得对全世界人民好,叫做“东方不亮西方亮”,“四海之内皆兄弟”。
    若非如此,那么我们宁可相信:“中美国”只是个传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 2010-07-01
· [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2010-06-08
· 《悬崖边的贵族》的断想读书留香 2010-05-18
· 得书在缘,读书在悟,藏书在心 2010-02-26
· 于丹:读书像"老牛吃草" 2009-12-22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富豪为什么钟爱宾利车·[思想频道]任志强:开发商更关心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